欢迎访问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法学院邀请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大勇教授 开展学科建设指导座谈

作者:鲁茹坪 杨雨婷 朱铖轩   时间:2025-11-08   来源:法学院    阅读:

11月5日下午,法学院邀请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数字法学研究院院长李大勇教授与法学院的师生在博学会议室开展交流座谈座谈会由法学院院长朱宝丽主持,副院长王翠敏、刘宝臣,教师代表和部分法学院研究生参加。

座谈会上李大勇教授深入探讨了当前法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并就教师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建议。他指出,教师应强化教学与科研双重能力,将课程建设置于核心地位,摒弃“仅完成授课任务”的狭隘理解。课程建设不仅仅是精雕细琢课件,更应与企业和实务部门密切合作,编写符合地方实践需求的教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实践价值的教材体系和理论框架。

面对教育数字化的浪潮,李大勇教授强调,必须紧跟教育部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政策导向,积极顺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全力推动智慧课程和数字教材的建设。他建议,可针对各学科的重点难点知识,制作专题教学视频,搭建专属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高效传播与共享。

会议强调,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持续迭代的系统工程。应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与新时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成果产出为导向,积极推行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模式。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与社会实务衔接不畅的问题,李大勇教授提出,可以通过优化实习安排,使学生在真实的司法场景中锤炼实践技能,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要求时,李大勇教授进一步强调,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不盲目跟风发展,而应聚焦特色领域,形成互补式的人才培养格局。他指出,人才培养方案应与院校的优势紧密结合,平衡就业导向与学术培养的关系,以满足实务部门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座谈交流环节中,与会教师围绕课程思政、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成果奖申报等具体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多位教师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分享了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与困惑,认为当前正处于法学教育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亟须强化跨学科融合和资源整合,提升教学的适应性与前瞻性。李大勇教授逐一回应,并就具体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现场交流气氛热烈,观点碰撞充分。

此次座谈会为法学教育破解发展难题、明晰改革路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未来,法学院将根据李大勇教授的建议,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法学教育与时代发展、实务需求的高度契合。

李大勇,西北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数字法学研究院院长,法学博士,研究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政策;兼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法律顾问;陕西省首届“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独著1部,副主编及参编10余部。

▐ 编辑:曲博鑫

▐ 编审:王   慧

▐ 审核:常淋林

▐ 终审:朱宝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