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 > 正文

我院成功举办第六场“筑法研律”学术报告会

作者:刘梦梦 李晶晶   时间:2024-04-29   来源:法学院    阅读:

4月27日上午,法学院举办第六场“筑法研律”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2022级法律硕士李佳馨、李泽、刘佳慧、李瑞洁主讲,法学院朱宝丽教授、马聪副教授莅临指导,2022级、2023级部分研究生积极参加。报告会由第四届研究生会秘书处部长李晶晶主持。

主讲人李佳馨的汇报主题为《“双碳”目标下气候变化诉讼制度的探索路径》。文章以气候变化诉讼制度为出发点,先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结合国际气候变化监管公约与司法实践现状,从理论上对气候变化诉讼制度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再结合域外实践情况对该制度从诉讼主体、请求权基础、因果关系、救济途径四方面进行制度构建的探索。

主讲人李泽的汇报主题为《线上问诊APP医疗个人信息知情同意原则适用困境及解决》。近年来,随着Web3.0的发展与移动互联和掌上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人们的问诊看病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线上问诊APP也随之发展,在线上问诊的过程中,个人信息的知情同意原则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中存在“知情”环节缺失、“同意”性质不明等问题,这主要源于商业利益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知情同意原则保护途径的不完善以及医疗信息监管困境。为完善这一原则,建议细化告知义务、明确同意方式、分层管理医疗信息并加强政府监管。知情同意原则不仅是个人权利的基础,也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其完善对于保护医疗个人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主讲人刘佳慧的汇报主题为《AI诈骗的法律规制研究》。文章以从识别性角度对利用AI 进行诈骗行为的法律规制为目的,先对当前AI诈骗的概念以及主要类型进行辨析,厘清AI诈骗与传统诈骗的异同,分析AI技术对诈骗活动的影响,再从规定隐性标识披露义务和完善提供AI服务各方主体的隐性标识义务的角度来明确对责任主体的法律规制。

主讲人李瑞洁的汇报主题为《〈黄河保护法〉中流域统筹协调机制落实路径研究》。文章以《黄河保护法》中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的落实为出发点,先对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落实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探析,指出当前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路径。

评议人朱宝丽老师和马聪老师在认真审阅论文并听取每位主讲人的汇报后,从文章核心观点、框架结构、内容衔接及行文逻辑等方面做出专业点评,对四位主讲人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指出概念界定要清楚,理论基础要准确;注意行文论证的逻辑性,文章问题要聚焦而不能泛化等。

本次“筑法研律”学术报告会不仅为参与的研究生们提供了深入探讨法律热点问题的平台,也搭建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通过学术交流,学生们不仅能够加强理论基础研究,还能够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此类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不断促进学术界的发展和学生的个人成长。法学院将继续支持并鼓励学生们在学术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探索,积极贡献于法学领域的知识和实践。

▐ 编辑:王慧

▐ 编审:张一凡

▐ 审核:刘艳飞

▐ 终审:王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