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
学院资讯

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法学院举办第二十二期“筑法研律”学术报告会

作者:常淋林 李睿涵 刘慧鑫 殷祺彦   时间:2025-10-15   来源:法学院    阅读:

9月18日晚,法学院在外文312会议室举办第二十二期“筑法研律”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2023级法律硕士李奉东、李倩文以及2023级社会工作硕士杨婷婷、丛祥燕主讲。王淑华教授莅临指导,2024级、2025级部分研究生参加。报告会由第六届研究生会秘书处干事王宣言主持。

主讲人李奉东以《人机交互中个人信息保护边界的法律规则》为题,他指出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虽然在逐步完善,但面对以算法驱动为核心特征的人机交互系统,现有法律规范在适用范围、技术理解、规制保护等方面仍有不足。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其指出要在交互场景的信息权客体扩展、信息保护边界的法律规制等方面入手解决。

主讲人李倩文的《数据控制者跨境取证模式研究》报告聚焦于跨境取证,旨在探索数据控制者跨境取证模式之下的中国应对之策。她指出在当今社会,一方面为应对数字化犯罪问题,电子数据的信息共享度将成为跨境取证的关键证据;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传统司法协助流程复杂和单边取证冲击主权等问题。因此,中国在此时的应对之策要明确管辖模式立场和探索多元取证模式来加强自身能力。

主讲人杨婷婷的汇报题目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智慧+微治理”创新模式》,她指出目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合理的问题,即当前社工人才队伍虽逐步壮大,但存在结构不合理、职业吸引力低、教育与实务脱节、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困境。在此之下,“智慧+微治理”模式有望成为解决思路。在学术汇报中,她解析该模式理论框架,提出智慧治理以数据驱动实现智能精准,微治理聚焦微观场景,二者互补耦合,共同发展。

主讲人丛祥燕的报告名为《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会救助研究》,其研究以济南市S镇为例,主要涉及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会救助情况。在研究过程中,她探究了S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如何运作以及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等。进一步明确社工可介入领域存在现有研究实证不足,且社工参与缺乏立法支持、受行政挤压、人才经验不足以及流动大的困境。最后,研究据此从制度、操作、人才等层面提出完善建议。

王淑华教授在每位同学汇报完成后依次做出评价和指导,对报告的整体框架、细节处理、主题关联度以及学术研究方法进行了点评,并对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鼓励同学们进一步深化研究,拓宽学术视野。

▐ 编辑:曲博鑫

▐ 编审:王   慧

▐ 审核:刘艳飞

▐ 终审:朱宝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