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学专业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历层次:本科;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概况: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我校法学专业2013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4年获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与山东警察学院联合培养法律硕士,2020年法学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致力于打造“工程法学”学科特色与优势,是省内唯一培养以“工程法学”为特色的法科毕业生的专业,近三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层次均为B。法学专任教师30人,教授9人,副教授8人,博士化率76.67%;生师比15.1:1,10人具有海外著名高校留学或访学经历。22名教师具有律师、法官或仲裁员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3.33%;3人被聘为市政府法律顾问,1人入选省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库专家,1人获聘省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15人担任各级政府专家委员会委员或顾问库咨询专家,多名教师参与省级以上立法论证。基本形成“学科带头人”+“特色授课团队”教学科研团队,5人次连续三年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人获得山东省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正高组),1人获评省级教学名师,2人获评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人获评首批“全省法学法律研究领军人物”,1人获评山东省优秀仲裁员。
专业坚持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围绕建设行业、城乡社会发展需求,在“厚基础、宽口径”法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打造“工程法学”特色,培养既通晓法律又掌握工程类专业知识,具备良好法学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律人才,形成“错位发展、优势突出”的培养路径。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掌握建筑、房地产等工程领域与法学交叉融合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跨学科法律思维能力、良好法学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企业等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社会主义优秀法治人才。
核心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商法、证据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就业前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建筑与房地产企业从事法律工作。已培养了3000多名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历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在90%以上。在建设行业从事工程法律服务的毕业生,能够较快成长为法务主管或骨干人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且社会评价良好,薪酬水平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
选考科目:不限科目
二、社会工作专业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历层次:本科;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概况:社会工作专业以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为学科基础,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开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支持、基本权益维护等专业服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于2002年设立,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属山东省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2021年获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三年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层次均为B。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化率61.11%;生师比13.3:1,3人具有海外著名高校留学或访学经历。15人具有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实务督导等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3.33%。专业拥有中级社工师证3人,山东省社工专家委员会委员5人,山东省“齐鲁和谐使者”2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人,山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1人,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会常务理事2人,济南市社工专家委员会委员9人,市人大社会建设委专家顾问1人,济南市社工协会理事2人,济南市社会工作督导专家4人。
社会工作专业以“重实务技能、突出个性化”为培养目标,以“双轮驱动、三元助力”为培养模式,以“学校、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共建协同学科发展平台为培养路径,形在老年友好型社区构建、城乡融合与社区治理、社区发展、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等领域进行教学和研究,致力于服务城乡社会发展与治理,积极回应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创新体制下对社工人才的需要。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建设与城乡社区治理”领域形成了理论与实务研究优势。学院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中国社工督导专委会会员单位。2012年,学院发起成立济南市建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山东省较早拥有专业机构并开展一线社工服务的高校,2020年建成山东省首家街道级社工站,该站已成为我省社会工作本土化建设的示范窗口,入选2022年全国百佳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实务技能,具备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社会工作间接服务、社会政策分析能力,能在政府、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部门从事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研究,能够开展城乡社区营造、社区建设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理论、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服务机构组织与管理、社会工作项目设计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可在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建设、卫生、教育等机关事业单位,建筑及房地产、物业服务公司等企业,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工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等社会服务机构,街道、社区等社会福利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工作。已培养了1000多名本科专业人才,历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在90%以上。学生就业以建设行业和社区为主,民政、教育和其他社会组织为辅的多元就业平台,尤其在社区建设与发展领域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毕业生,能够较快成长为骨干人才,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且社会评价良好,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