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
学院概况

学院概况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正文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简介

作者:法学院   时间:2024-06-04   来源:法学院    阅读:

             一、学院简介

法学院肇始于1999年6月,先后更名为工商管理系、法政系、法政学院,2016年6月成立法学院。学院坚持新文科建设理念,以“入主流、倡交叉、重应用、创特色”为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实、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的法律和社会工作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已初步形成具有文理融合错位发展优势的应用研究型法学院。

学院设法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授予点,并开展法学辅修专业教育。法学专业形成“工程法学”学科优势,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专业形成“社会建设与城乡社区治理”学科特色,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智慧社会工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48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具有博士学位3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1人,山东省“齐鲁和谐使者”2人,“全省法学法律研究领军人物”1人,山东省优秀仲裁员1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专家咨询网”专家2人,山东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1人,省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省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听证员2人,国家级研究会理事3人,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会常务理事2人,山东省社会工作专家库成员5人,山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1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法学与公安类专业)委员1人,省政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15人担任各级政府专家委员会委员或顾问库咨询专家,多人次参与省级以上立法论证。13人赴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瑞典等国际知名高校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学院先后聘请法院、住建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实务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领域专家15人为兼职(客座)教授,7人为兼职硕士生导师,34人为校外合作指导教师,与专职师资优势互补。

二、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构建“833”教学科研平台:“8研究中心”(城市问题、建设法学、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工程法、企业合规与企业拯救、涉外工程法律服务、城乡社区治理研究中心、老龄化与社会福利研究中心)、“3会”(市工程法学研究会、省工程法学研究会、省老年社会工作专委会)、“3智库”(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科智库: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基地、省司法厅政府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学院承担科研立项11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项,教育部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横向课题30余项,累计经费550余万元;省级教改立项10项(其中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出版论著40余部;教师先后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山东省本科一流规划教材,山东省教育研究会教学成果奖等。

  

学院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形成“校府社企所”多元协同育人平台与交流合作体系。“社会工作实务人才训练基地”获山东省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与济南市司法局合作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建大工作站”,与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建“建设工程纠纷诉调中心”法律实务机构;在济南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专业社工机构“济南市建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山东省首家街道级专业社工站;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共建社工站及“社会工作人才实训基地”;与法院、检察院、信访局、住建委等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及理论研究基地11处,与黄金物业、中海物业、鲁兴置业、中铁十局集团、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山东睿扬律师事务所、济南融创地产等多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金鼎智达集团开展智慧康养深度合作。通过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有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以赛促学,连续两年在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中获得国赛三等奖,先后在全国社会工作微电影大赛、全国建筑类院校建筑法律文书大赛、全国大学生环境资源模拟法庭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荣获金奖或一等奖。实践团队多次荣获团中央招标项目、省级重点团队等荣誉称号。学生毕业后在党政机关、企事业、行业协会工作,历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在90%以上。学院搭建“校府社企所”多元协同育人平台,与济南市司法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南市民政局等共建形成稳定的高质量实习实训基地39处,有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