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学团工作

学院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团动态 学团动态
“识泉·绘城”实践团队赴济南老城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百万大学生进社区”专项实践要求,引导青年学生扎根本地文化土壤、服务城市更新发展,7月21日至24日,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识泉·绘城”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济南历史城区重点保护范围,围绕“公众参与下的历史景观认知与地图共绘”主题,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社区调研与实践探索。

 团队成员来自风景园林和建筑学专业,立足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中的公众认知视角,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运用PPGIS(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汇聚居民记忆、勾画认同空间,助力打造“群众共识中的历史泉城”。






“街区走访+问卷调查”,走进济南老城日常记忆

  7月21日一早,团队成员从学校出发,沿趵突泉—黑虎泉一路开展实地走访,深入调查本地居民、游客与商户对于历史街区的空间认知与文化印象。围绕“你最常来的地方是哪里”“对这些老街巷有怎样的记忆”等问题,队员们通过现场问卷与口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有效样本近200份,真实还原泉城人在地生活的情感底图。

  7月22日,实践团队转入曲水亭街、芙蓉街与护城河周边,面向常住居民开展深入交流。老人们讲述小时候挑水过巷的日常,年轻人回忆巷口街角的游戏场景,一张张关于“记忆泉城”的拼图逐渐清晰。居民们普遍表示:“这个调查很新鲜,我们愿意把记忆说出来。”本次实践不仅是一次“走近社区”的调查行动,更是一场对城市记忆的系统倾听与收集,切实拉近了青年与本地居民之间的文化距离。


“地图标注+交互展示”,激发群众参与保护热情

  7月23日,引导市民在PPGIS平台进行线上地图标注。参与者通过手机端小程序,圈选记忆中的泉眼、老街、广场、建筑等重要位置,并附上文字说明。这些“主观空间数据”以热力图的形式被汇入“公众认知地图”,转化为真实可视的城市历史价值表达。

  为了验证公众参与成果的有效性,7月24日,团队进行了补充调研。居民游客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标注成果,还能再次补充、校正信息,共同完成一轮社区记忆的互动修正。“这是我们自己‘画’的泉城。”“以前总觉得这些地方只是老了,现在才意识到它们背后有文化、有价值。”社区居民的反馈不仅是对地图的回应,更是对青年学子参与社区建设的认可。


“实践育人+文化传承”,青年助力社区历史保护

 “识泉·绘城”项目以数字技术为媒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力量。通过多样化的参与方式,唤起居民对本地历史景观的认知与认同,为城市文化传承注入青年智慧与温度。

 此次实践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群众”的使命担当。队员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从专业视角理解城市空间,还在真实社区中锤炼了沟通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

 作为项目参与者,2024级景园专业研究生杨宛蓉表示:“我们希望这张地图,既承载地理信息的科学精度,也汇聚居民的情感印记与历史认知,成为一幅由公众共同描绘的泉城文化画卷。”团队也将继续优化成果数据,撰写公众参与式景观评价案例报告,并推动研究成果应用于社区实践反馈与城市规划建议之中。

 城市的记忆,藏在每一口泉、每一条巷、每一块老墙中。它们不仅是过去的回声,也是当下的共鸣。

 通过“识泉·绘城”社会实践项目,建筑城规学院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城市,用数据记录温度,用行动传递认同,在点滴中凝聚起泉城的历史温度与文化力量。

 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推进公众地图更新与认知差异分析,为“公众参与型历史景观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年样板方案。以图为媒,以心为桥,他们正在用青春,书写城市记忆最生动的注脚。



作者:吴佳华 责编:芦雨 李涛 初审:白林 审校:卜德龙 终审:董欲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