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
发展历程 |
组织机构 |
学院领导 |
管理队伍 |
第一部分 建筑类专业概述
1、所在学科门类:08工学类、0828建筑类
2、包含的专业: 082801建筑学,082802城乡规划,082803风景园林
3、建筑类专业概述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可以说都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匠人营国等营造思想的记载。在道家原始教义、儒家现实关注和风水术数学说统筹之下,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和诗情画意的造园手法,对世界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世界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开始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更倾向于清晰严格的比例统筹关系。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已在缓解区域与城乡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引导城乡经济建设与发展,维护生态与环境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社会经济价值。
城乡规划学是支撑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学科。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支持下,以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城乡物资空间为核心,以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实施的管理,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动态引导控制的多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也是关于建筑设计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研究人类建筑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创造适合人类生活需求及审美要求的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风景园林是建立在广泛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之上,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室外生活境域的一门学科。“美丽中国”宏伟目标和“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与城乡发展建设,迫切需要具有生态自觉意识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建筑类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建筑类专业是集社会、技术和艺术等多重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价值判断能力。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建筑类专业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具有进行设计、规划和研究的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专业设计、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工作领域,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学制与学位
学制:学制4~5年,一般不少于4年、不超过8年。按照专业评估要求,一般为5年制。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其中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
第二部分 课程架构
除基本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外,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类课程、主干设计类课程和工程实习实践课程。
1、专业基础类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概论、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外语、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规划系统工程系、园林植物基础、景观游憩学、风景园林概论等。
2、主干设计类课程:建筑设计、城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中外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园林绿地规划、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中外园林史等。
3、工程实习实践课程:
包括实验实习、项目设计、业务实践、社会实践与科研训练等大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验实习:进行不同类型实习(素描、色彩写生;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摄影等)实验(建筑物理实验、虚拟仿真实验)等、毕业实习与创新创业等环节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测试、结果分析与相关工程技术设计能力。
项目设计:课程设计(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现场测绘等),综合实践周
业务实践: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教学实习基地、工程实践中心、虚拟仿真中心等场所进行实地工程项目实务学习或设计生产实习实践,主要提高学生工程教育的实战意识。
社会实践:通过课程调研、社会调查、暑期三下乡等方式,认识社会与城乡实际,观察人的行为习惯需求,了解工程设计职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部分 就业与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1.技术单位部门: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或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国内外设计事务所或设计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等。
2.政府职能机构:规划局,园林局,建设局或其他基建开发部门等。
3.科学研究单位:高等学校,建筑技术研究或建筑历史保护部门。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实现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战略,为专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遇和发展环境。随着社会对建筑类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类专业本科生就业率、薪资水平、就业满意度均保持在工科专业前列。尤其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导向下,在城乡发展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以及地方特色与文脉传承的价值取向背景下,拥有生态、社会、文化和工程技术观的建筑类规划、设计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从家具设计、小庭院设计,到建筑设计、住宅区设计及公园设计,再到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区域规划,肩负着环境可持续、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使命,发展前景广阔。
第四部分.学习本专业类有何优势和劣势
建筑类专业是理科门类中最为诗情画意,最具生活气息的学科,是学习关于人类如何诗意栖居的学科。因此该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既有课堂理论讲授,又有观察调研式的现场教学;既能学习中国文化精髓,又能领域国外艺术风采;既要能挥斥方遒、提笔作画,又须得操作得了新型软件、建造出手工模型,更能把画与模型变为现实;既能品赏周边的山水城市、在地建筑,又能理解人的行为和生活需求,更能艺术化地安排我们的生活环境……这正是建筑类专业的核心---城市环境的绿色系统工程和建筑设计艺术。建筑人具有创造性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更具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有较强的推介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设计永无止境,建筑类专业涉及气候、环境、社会、人文等多重要素,还牵涉到密集的学科统筹与整合、大规模的资本运作与定位,需要前期大量的知识贮备和较高强度的长期学习,短期学习效果不明显。相对纯艺术专业,更注重逻辑性;相对于土木专业,则更强调审美诉求与认知素质培养;此外,在掌握一定的空间处理和表达能力外,还需要一定的空间把控与再创造的综合素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第五部分 学生素质要求与高校选课要求
在高中选课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文理兼修,一方面关注数学、物理学等课程以强化逻辑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应广泛涉猎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并在其中某一领域有所专长或浓厚兴趣;此外,应注意对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等工具平台的学习,对审美情趣、语言表达、文字功底等基本素养的训练。
本专业适于那些热爱生活、具备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学。只钻研学科本身是远远不够的,专业学习需要我们关注人群和社会,关注与它相关的众多学科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工程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理解事物的逻辑原理,通过不断地体验和思考,才能累积形成系统的设计哲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