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肇始于2006年成立的法政学院,2016年更名为法学院。学院以“入主流、倡交叉、重应用、创特色”为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实、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的法律和社会工作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校优势学科,整合社会资源,已初步形成具有文理交叉的错位发展优势、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特色的法学院。学院设法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均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学院开展法律硕士和法学双学位、双学历辅修专业教育。2021年社会工作专业获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民商法教研室、理论与刑法教研室、宪政与工程法教研室、社会学与社会政策教研室、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教研室5个专业教研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博士27人,博士化率56.3%;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法学专任教师28人,博士20人,硕士8人(含博士在读3人,硕士5人),法学专业博士化率71.4%;社会工作专业专任教师16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9人(含博士在读5人,硕士6人),社工专业博士化率43.8%。思政教师4人,均具有硕士学位。学院师资“双师型”特征明显,社会兼职多元化。19人拥有律师资格证,3人拥有中级社工师证,2人拥有心理咨询师证;1人担任省立法咨询员;2人获聘省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省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听证员;6人兼任济南、青岛、日照、哈尔滨等仲裁委的仲裁员;2人担任济南市社工协会理事。7人先后赴美国、荷兰、瑞典、英国等国际知名高校访学。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双百人才”计划,与法院、检察院互派挂职人员。
学院设建设法学研究中心、城市问题研究所、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研究中心、工程法研究中心4个研究机构。分别与最高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济南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合作,组建了工程建设与生态法治理论及实务研究基地、环境资源审判研究基地、律师事务所建大业务部、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山东建筑大学法律援助工作站等4家法学实务机构;并设有建设法学研究中心、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研究中心、工程法研究中心三个交叉学科研究机构,2015年批准成立济南市工程法学研究会,2017年“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新型智库获得“十三五”山东高校科研创新平台立项。形成城乡土地法律制度、城乡建设政府监管法律制度、城乡建设领域的刑事犯罪问题、城乡生态化建设法律保障机制、城乡住房制度及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色鲜明的五个学术团队和分支方向。2019年成立山东省法学会工程法学研究会,搭建了集“理论研究、交流沟通、联合创新”为一体的平台。依托“三研究中心”、“两会”和“一智库”,紧扣工程法研究前沿,形成一批特色学科成果,部分成果属于国内较早研究,为工程领域的法治发展与实践提供智力支持。2020年8月经山东省司法厅批复我院成立山东省司法厅政府立法研究服务基地,聚焦政府立法项目与重大政策问题,积极为各级政府提供立法咨询等法律支撑与服务。经中共山东省政法委员会、山东省法学会批准我院成立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学院拥有投资200余万元建成的法学实验室(模拟法庭)、刑事侦查实验室、电访与数据统计室、团体观察室、小组工作室、个案工作室和中央监控室。
学院“十三五”期间,学院承担科研立项1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8项,横向课题25项,累计经费39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获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5名教师连续三年获得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学院主持省级教改立项等课题7项,出版教材10余部。1人获评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评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人被评为首批“全省法学法律研究领军人物”。1名教师被聘为市政府法律顾问,1名入选省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库专家,14人担任各级政府专家委员会委员或顾问库咨询专家,多名教师参与省级以上立法论证。学院还聘请法院、住建行政主管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律师等行业专家15人为兼职(客座)教授,7人为兼职硕士生导师,22人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与我院专职师资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复合型高水平毕业生。
2022年招生学科目录

考试大纲
·山东建筑大学 研究生入学考试《民法学》考试大纲
·山东建筑大学 研究生入学考试《刑法学》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