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法学院举办社会工作专业学生2022年实习指导讲座

作者:李文淑   时间:2022-06-05   来源:法学院    阅读:

62日晚,为帮助学生们加深对社会工作实践的认知与了解,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工专业实习,法学院邀请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魏晨教授和山东大学王凤华博士开展主题讲座。社会工作专业三个年级学生及部分专业教师参加,会议由赵静老师主持。

魏晨教授的讲座主题是《从专业行业的融合发展之路: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出场》:第一部分,从口述史——涉身性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作为社工教师的自身专业和践行成长的职业发展史,分享了孤儿社会工作介入项目开展的经验以及项目应用的理论模型,强调社工系统必须是利益、价值和未来三个共同体,提出融合不是放在一起,而是在道、势、法、术、器、地理、情八个方面的综合创新;第二部分,从专业、行业、职业、事业社会工作的四个本体论面向出发,论述了从风险市场、福利市场到美好市场的根据需求递进的关系发展模型,提出了不同市场中行业分阶的社工模型,总结出以外带内、行业带动专业的发展方式,同时,从历史答案的视角,指出社工的教科书、历史性、对话性和创造性的四种出场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社工的本土化发展,提出了共创、协同、融合的社工人才培养策略;第三部分,从认识、实践、本体论后行动策略的视角出发,强调社工是一个非常具有需求取向的专业,应与市场紧密结合,四聚承接,五个一衍生,将社工站建设成为当地的生态与基础建设的主要抓手。

王凤华博士的讲座主题是《微光处处:写工、社工、同工》,从投缘医务社工、投身医务社工、抒写医务社工和医务社工伴我同行的四个角度出发,对医务社工的专业定位、功能、角色和策划开展服务进行详细讲解,讲述了自身教学相长的工作经验和攻读博士的学习经验,并以“罕见病健康促进行动”的案例分享,对医务社工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拓展进行了解构分析,强调医务社工应具备医学术语知识、加入跨学科团队、掌握相关政策与文件、学习医务社工专项理论和项目管理知识。

本次讲座内容饱满,让同学们深受启发,有助于完善专业实习规划,提升专业认同度和自信力

教师简介:

  • 魏晨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联合创始人。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培训江苏师范大学基地主任,社会调查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全国MSW案例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王凤华,中级社工师,三级心理咨询师。济南市市中区舜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兼督导;山东大学2021级社会学博士;第四届齐鲁和谐使者。获评“2019年度山东省优秀社工”、“山东省志愿服务与医务社工先进个人”、“ 2015年度济南市优秀社工”、“2013年度全国最美社工”等多项荣誉担任多所高校社工系学生实习机构督导。

▐ 编辑:侯林彤

▐ 编审:谢越悦

▐ 审核:刘艳飞

▐ 终审:王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