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2008年开展法学双学位辅修专业教育。2013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7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与山东警察学院联合培养法律硕士,2020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内唯一培养以“工程法学”为特色的法科毕业生的专业。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层次为B。
法学专任教师28人,博士化率70.37%,生师比16:1,9名教师具有海外著名高校访学经历,比例达29.6%。22名教师具有律师、法官或仲裁员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1.48%;1名教师被聘为市政府法律顾问,1名入选省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库专家,14人担任各级政府专家委员会委员或顾问库咨询专家,多名教师参与省级以上立法论证。基本形成“学科带头人”+“特色授课团队”教学科研团队,5人次连续三年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人获评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评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人获评首批“全省法学法律研究领军人物”。
法学专业坚持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围绕建设行业、城乡社会发展需求,在“厚基础、宽口径”法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打造“工程法学”特色,培养既通晓法律又掌握工程类专业知识,具备良好法学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律人才,形成“错位发展、优势突出”的培养路径。
法学专业开设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经济学基础、政治学概论等学科基础课程;开设民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专业主干课程;开设绿色工程法学、房地产法、建筑法与招标投标法等特色方向课。制定“工程法学”特色培养方案,合理配置基础课、特色方向课和实践训练课比例,完善基础理论素养、创新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三位一体”的特色专业课程群体系。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属山东省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 2020年获批山东省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层次为B。
社会工作专业以“重实务技能、突出个性化”为培养目标,在老年社会工作、城乡融合与社区治理、社区发展、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等领域进行教学和研究,致力于服务城乡社会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在“城乡社区治理”领域形成了理论与实务研究优势,通过山东省2020年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学院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中国社工督导专委会会员单位。学院牵头设立济南市建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山东省第三家拥有专业机构并开展一线社工服务的高校。2020年建成山东省首家街道级社工站,成为省内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建设的示范窗口,享有良好社会声誉。
社会工作专任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以上5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1人,1人通过高级社工师考试,3人拥有中级社工师证;1人担任市人大社会建设委专家顾问,4人担任山东省社工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担任济南市社工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担任济南市社工协会理事,2人担任济南市社工督导。2人获“省齐鲁和谐使者”称号。
社工专业以“重实务技能、突出个性化”为目标,服务城市社会建设需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基本社会工作理论,熟练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筑及房地产企业、社会服务或福利机构等组织从事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的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
社工专业开设社会学、社会统计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基础必修课;社会心理学、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工作导论等专业基础课;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面访与沟通、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保障概论等主干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