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强调教学系统是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强调刺激与诱导学生内部心理环节,通过呈现刺激材料及诱导学习等教学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进知识的记忆与迁移。因此,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将已有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条件与设备,加强课程学习,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是教学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给排水工程综合实践》的课程内容、特点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考虑到现有的教学条件与实验设备,分别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以及育人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应用。

1)思政模式创新:传承绿水青山理念,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实践与育人互融互促”全方位教学新模式。

课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校外实践、理论学习、素质训练”三位一体的教学环节,学生实地踏勘黄河沿线水环境状况,通过水质调研、工艺选型以及设计实操等,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增强学生保护青山绿水的使命感,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2)教学体系创新:重塑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全链条、多元化、多样式”实践课程培养体系。

课程将“服务黄河生态保护国家战略”引入教学,锚定“黄河水环境”实践主线,重构多样化、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选择以黄河流域下游山东段的水环境作为实践内容,通过实地调研、水质检测、工艺实训实操、水厂设计、成果汇报等多种教学模块体系,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形成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训练,实现实践协作、提升教学效果。

3)育人机制创新:拓展校外实践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构建“科教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

课程整合校外优质实践教学资源,搭建以“黄河水环境”为主线的实践平台,利用国家水专项中试基地、光大水务和济南水务大型水厂、济南市政院等甲级设计院等大型校外实践平台,搭建科教一体、产学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体系,实现科教与产教融合“平台化”,学生在实践平台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并将实践成果应用于实际,构建出“校内+校外”产科教融合实践平台及协同育人新机制。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给排水工程综合实践精品课 2023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   邮政编码: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