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展多元化课程评价,评价效果好。给排水综合实践课程以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基本价值目标,将学生的专业实践、思政教育、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增强了学生保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感,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评价包括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两个方面。校内评价包括教学团队和教学小组自评、校院教学督导评价、学生网上评教三个维度,每年的评教分数均在95分以上。社会评价主要是实践基地专家及业内骨干的评价,学生实践成果被实践单位采纳率达到30%以上。
(2)课程“学、研、用”相结合,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依托课程改革与实践,在学生价值塑造、创新创业等方面能力显著提高,学生毕业被实践单位录用几率大大增大,教学改革成果先后在济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形成了可复制、易推广的山建大经验。
近年来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共建绿色家园—农村污水生态化处理之路”在“挑战杯”、“互联网+”竞赛获国赛双料铜奖。“碧源-村镇污水实用技术”在“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团体特等奖(全国仅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三所高校获此殊荣)。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 96%以上;考研率 30%以上,连续 9年列全校第一,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国家级竞赛获奖作品“农村污水生态化处理技术”入选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并被中新网、山东卫视新闻联播等报道。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作品“碧源-村镇污水实用技术”,先后被“搜狐网”、“深圳新闻网”、“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官网”等媒体进行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