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项工作 >> 青马工程 >> 通知公告 >> 正文

山东建筑大学关于深入实施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

时间:2021-04-01浏览: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根据《<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的通知》(中青联(2020)5号)精神,扎实推进学校“青马工程”实施,建立起体系完备、运行规范、效果突出的培养机制,切实提高“青马工程”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制定《山东建筑大学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坚持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青年学生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管青年”、“党管人才”原则,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穿“青马工程”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2.突出核心目标。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引领学员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注重实践导向。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各种重大事件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站稳立场、坚定信念、锻炼能力、敢于担当、充分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作用。

4.遵循育人规律。聚焦培养青年政治骨干这一目标,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青年学生成长规律等,突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特殊要求。

(三)实现主要目标

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和提质增效,“青马工程”的培养体系更加完备,培养模式更加规范,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功能效应凸显,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一批批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国家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养,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骨干。

二、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培养机制

(一)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

建立校院两级“青马工程”培养体系,院级“青马工程”在二级学院团委的组织、宣传下实施。从学院“青马工程”学员中择优推荐参加学校“青马工程”。学院“青马工程”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按照学院学生数5%-10%的比例合理安排规模,每一期集中培训周期原则上为1年。

(二)规范学员选拔标准和程序

学院“青马工程”须制定选拔办法,明确选拔对象、选拔条件,规范选拔流程。

1.学员必须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强烈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和情感认同,从学习工作突出的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中选拔。

2.学员选拔坚持标准逐级提高的原则,上一级班次学员必须满足下一级班次的基本要求,并经过下级组织推荐和差额选拔产生。

3.学员选拔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比选择优、组织考察、确定人选的方法和程序进行选拔。其中,比选择优一般包括笔试、综合面试、个人业绩评价等环节,组织考察要深入人选所在集体中了解表现情况和群众基础,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坚决不予录取。

(三)完善标准化培养内容

1.深化理论学习。引导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就党的创新理论、重大政策及社会热点等进行专题辅导;为学员安排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理论导师,组织学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原则上学员每年集中理论学习时间不少于2周或总学时不少于80学时。

2.开展红色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厚植爱国主义精神;组织学员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实地学习,参观祭奠革命先烈、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仪式教育;寻访历史见证人,观看学习典型事迹的影像资料、专题展览,邀请先进典型做事迹报告。

3.加强实践锻炼。开展集中实践,组织学员到基层一线、困难艰苦的基层地区和行业开展实地锻炼;深化日常实践,培养期内设置跟岗见习、志愿服务等内容,组织学员就近就便开展常态化实践训练;引导学员子在网络上主动发声亮剑,同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作斗争,在面对重大任务时冲锋在前,经受考验;积极引导学员参与青年交流活动。

(四)建立健全从严管理机制

1.健全日常管理机制。制定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锻炼等各环节学员管理规定,建立日常督导检查机制,实时监督掌握学员情况,将日常表现作为学院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学员政治表现第一位要求,从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作业提交、日常行为表现、突出贡献等方面加以考核评价;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通过自评互评、班主任导师评价、学习成果评价等环节整体赋分,按照比例设定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级,合格以上准予结业,并将考核结果向校团委备案。

3.实行淘汰退出机制。制定淘汰退出细则,明确学员红线和底线,明确淘汰退出因素,对符合淘汰退情况的学员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末位淘汰,结合培养期各环节的评价考核结果,对未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学员予以淘汰;制定合理的淘汰退出流程,严格按照流程实行动态淘汰;每期每班淘汰率一般不低于10%。

4.建立跟踪培养机制。保持与结业学员的常态化联系,建立并实时更新学员信息数据库;关注学员后续成长发展情况,向学员开放各类学习平台,提供学习交流的支持和帮助。

(五)大力加强人才举荐

1.做好“青马工程”学员推优入党工作,积极推荐优秀学员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学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期间参加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内容应当记入入党积极分子相关培养材料。

2.支持优秀学员依程序进入选调生队伍,鼓励学员报考选调生,引导学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学校团委建立“青马工程”学员备案制,积极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

加强团内激励,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学员,可吸纳为团组织的领导机关挂职、兼职团干部,推荐为团的各级委员会成员、团代表、青联委员等人选。

三、强化支持保障

(一)完善领导机制

各学院探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分工协作、定期沟通、督促落实、工作备忘录等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将“青马工程”列入学院青年发展规划的重点实施项目,争取专项拨款,合理筹措各类社会资金等,保障项目实施。

(二)提升专业水平

持续加强“青马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积极做好“青马工程”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校及相关专业研究机构的衔接,充分运用专业资源力量提升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强“青马工程”研究培训基地建设,在理论研究、课程开发、示范培训、咨询智库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三)优化资源保障

依托校院党校、团校等教育培训平台,聚焦专业资源,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学者、党政领导、优秀教师等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用好既有相关教材成果,不断开发推广精品课程,建设“青马工程”教学资源库。统筹各类新闻媒体资源,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规范使用“青马工程”文化标识,结合青年特点开发系列文化产品,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

                                                     2021年4月1日

版权所有: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

电话: 0531-86361790 | Email:sjdyouth@163.com|技术支持:建大青年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