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团委:
为进一步增强共青团的服务力,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在当前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校团委充分发挥“青鸟计划”线上平台的优势,帮助学校毕业生足不出户解决就业难题,努力当好防疫期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联络员”“服务员”。截至6月6日,我校学生注册使用“青鸟计划”平台达8980人,865人次通过平台投递简历申请实习、就业岗位。
一、工作内容
1、了解工作内容,当好“宣传员”
“青鸟计划”搭建起了优秀青年与优质企业的对接平台,有效提高了企业需求与人才能力的匹配效率,学院团委将充分发挥育才引才支撑作用,继续响应号召,全面融入“青鸟计划”,搞好校地共建,通过上下联动,协同用力,为广大青年学子和人才服务,为助力“招才引智”工作大局凝聚青春力量。
2、结合工作实际,当好“组织员”
受疫情影响,2020年毕业生就业大部分通过线上渠道开展。学校各级团组织将根据 “山东建筑大学2020年未就业毕业生基本情况信息(附件1)”,更加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向毕业生推介就业信息。同时学校将联系地方团委充分发挥校地联合作用,学院辅导员、毕业班级团干部,确保实习、就业等相关招聘信息及就业相关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地发布,并且能覆盖到学校每个毕业班级。
3、积极沟通联系,当好“联络员”
自“青鸟计划”实施以来,山东省内累计征集就业岗位17.5万余个,实习岗位1.25万个,9万余名大学生在平台注册,访问人数达32万余人。学校团委将依托“青鸟驿站”,积极联系对接各用人企业、学校驻地团市委、团区委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为学生广泛收集汇总各类招聘信息,建立依照学生就业需求的就业渠道信息库。
二、工作措施
(一)抓实调研摸排,按需施策
对全校毕业生进行全覆盖摸排,全校2020届毕业生(含本专科、研究生)共7236人,已就业2376人,目前就业率32.83%。未就业毕业生共4860人,其中未就业女生1569人,男生3291人。对全校毕业生进行分类统计,针对不同类别就业情况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
类别 |
人数 |
主要对象 |
A.已落实就业去向 暂未签约 |
3732人 |
已签纸质协议未录入、已达成就业意向、已升学拟录取、公务员未网签 |
B.未落实就业去向 但在积极寻找就业岗位 |
2752人 |
正在求职(1341人)、准备升学(未公布录取结果)、考取公务员等 |
C.求职意向薄弱 未落实就业人数 |
918人 |
其中766人准备升学二战学生 |
针对A类就业情况毕业生,跟踪就业状态,及时了解、解决毕业生在就业签约、升学录取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维护学生权益。针对B、C类就业情况毕业生,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台账(附件1),精准掌握毕业生基本信息和就业意向,按照毕业生就业意向(地区/行业/类别)进行分类汇总,将对应类别招聘信息按需精准推送给毕业生。
(二)配备帮扶队伍,贴心服务
以毕业班级为单位,配齐3+1就业帮扶服务队伍,包括:一名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对毕业生就业压力进行疏导,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去向的毕业生开展不同主题的就业心理辅导活动,减轻毕业生心理压力、稳定毕业生就业心态;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对毕业生进行线上求职、网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提升毕业生网络求职、面试技能,了解毕业生“青鸟计划”平台使用情况,及时解决毕业生在使用平台时遇到的问题,提升“青鸟计划”平台的利用率和使用质量;一名学生团干部,负责在班级内及时、准确的推送“青鸟计划”平台发布的企业招聘信息和就业岗位,并及时反映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诉求。
(三)整合就业资源,精准对接
根据毕业生不同要求,制定“一对一”精准就业方案。掌握划分毕业生不同就业需求,联系各地市团委及优秀校友提供切实符合本校毕业生专业特色的优质岗位。建立优秀校友对接在校毕业生的“青鸟加油站”,充分利用青鸟计划平台,拓展多种形式精准对接解决毕业生求职困境。配合好学校招生就业处共同面向毕业生,充分发挥我校青年团干优势开展就业团体辅导工作,实现多渠道精准帮扶毕业生解决就业难等问题。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切实做好宣传、实施工作,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实习就业活动中。
2、各学院毕业生填写山东建筑大学未就业毕业生基本情况一览表(青鸟计划)(附件1)并以学院为单位于6月10日下午5:00前发送至邮箱15621852679@163.com。
附件1:山东建筑大学未就业毕业生基本情况一览表(青鸟计划)
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
2020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