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导师尹弘飚副教授在厚德学堂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学术报告,报告由外国语学院院长高金岭教授主持。
尹弘飚副教授首先以实例客观分析了内地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结合中国大学生的课堂参与状况和西方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情况,尹弘飚副教授指出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四个不同维度,即行为主义观,心理观,社会文化观和整体观,强调把社会文化观是学生学习投入的重点角度。然后,尹弘飚副教授通过层层例证,结合图表分析了Andrew Martin的“动机和投入轮”(包含适应性、适应不良、动机和参与度四个维度)。中国大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和行为投入不一致,究其根本是中国文化中“勤能补拙”和“不甘落后”的信念促使学生学习。并通过国外学者设置课程体验问卷的六大因素,尹弘飚副教授对表层和深层学习法加以区分。最后,尹弘飚副教授分析了中国教育界先进教学法的运用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原因,即中国大学生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倾向于被动灌输和记忆的表层学习法,提倡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平台。在问答环节上,尹弘飚副教授认真回答了部分老师和学生提出的教学和学习上的困惑问题。整个报告框架清晰、旁征博引,给参会的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尹弘飚,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副教授、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兴趣包括教师情绪、课程改革、学习环境与高校教学。在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为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SSCI)、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教育学报(香港,TSSCI)、全球教育展望(CSSCI)编委,以及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等十余份SSCI期刊的期论文评阅人。曾获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者研究成就奖”和中国教育部颁发之“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近年来,所主持之十余项研究与学校发展项目获香港研究资助局、香港教育局、优质教育基金等资助经费总额逾2000万港元。现正致力于有关中国内地大学的学习环境与学生投入以及香港教师情绪劳动与其效能感和身心康宁之间关系的研究。
审稿:李桂春
编审:杨卫强
终审:李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