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访人:计算机学院教师 邢国波
采访时间:3月20日
采访地点:信息楼
采访人:郝晓龙 付志杰
主题:教书育人
在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他课上严谨负责、一丝不苟;课下风趣幽默、平易近人,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他曾五次被评为优秀班级导师,他就是邢国波老师。
记者(以下简称“记”):邢老师您好,很荣幸今天能对您进行采访。您连续五次当选优秀班级导师,对此您有什么心得和经验吗?
邢国波(以下简称“邢”):其实很多老师比我做的还好,我当班级导师主要有以下体会:第一,要跟学生做朋友。一方面对待学生像对待兄弟一样,随意交流、平等相待,并跟学生们一起活动。例如篮球赛,我会亲自到现场加油,班里来了新同学举行班级聚会,我也会去现场参加等等。另一方面,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用辅导自己孩子的耐心和细心来辅导学生们。第二,指导学生学习,我要求学生们上课坐在前排。我会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种比赛,不但让学生参加我的团队,还会推荐学生参加别的优秀老师的团队。第三,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班会,主要分析前面的学习成绩、本学期的课程难点;与学生分享目前阶段的各种困惑、烦恼;介绍自己的奋斗经历,鼓舞学生。第四,充分利用QQ跟大家交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在网上交流是最方便的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会主动跟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无论是我的课,还是别的老师的课,我都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哪门课有问题。最后,我还会利用自己技术能力强的特点,带学生参加我的实际项目,通过项目和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增加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例如,邓晓和那光升同学在大四实习期间即拿到了1.2万以上的月薪,牟瑶同学考上北京邮电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刘超同学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记:据我们了解您曾在公司参加工作,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从公司转到学校来做教书育人的工作?
邢:这需要从四个方面来说:第一,从学校的需求来说,当时学校扩招,大学生从精英教育变成了普及教育,很多学生毕业后要成为蓝领工程师,需要实战能力,所以学校希望从企业聘请有实战经验的骨干成员来扩充教师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工程能力。当时跟我一起来的有三位有企业实战经历的老师,我负责软件方面,另两个负责网络工程。
第二,从家庭角度来说,我当时一直在北京出差,不能够拿出足够的时间教育孩子;恰好我妻子又考上了博士,需要脱产读博,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我来到学校当了教师,就不用出差了,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第三,对我来讲,教学生和教育孩子一样,都是我喜欢做的事。我感觉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很有意义、也很有成就感。如果把自己比作一棵果树,一届届学生就像树上一年年结出的果实。学生学好了,能找到好工作,就像树上的果实结的又大又甜,让我感到十分快乐。
第四,我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喜欢跟学生打成一片。在我的教育下,我跟自己的孩子的交流没有任何障碍,我的孩子根本没有经历过叛逆期,从小到大一直跟我像哥俩一样交流问题。同样,我对我的学生也是这样。因此学生们也愿意和我交流,喜欢和我在一起。例如第一年学生选毕业设计时,竟然有100多人要求选我作为指导老师。由于学院对一个老师能带的学生人数有限制,我最后选择39个,还是以另外两个老师的名义。另外,学生也愿意选我当做指导老师参加毕业设计或各种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5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王萍萍同学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另外,还有很多同学获得全国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创新三等奖、齐鲁软件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挑战杯大赛三等奖、申请并完成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
记:对于众多竞赛,您觉得哪些竞赛对计算机学院学生的发展有帮助?
邢:我认为有三个比较适合同学们的竞赛。其一是齐鲁软件设计大赛,这个要求既有创意、又有实战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自学很多东西。通过参加比赛,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自学能力的提高正好是大学培养学生一个重要目标。我每年也要带几个软件设计大赛团队,每年都能获奖。我带的这些学生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或者考上了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其二是ACM大赛,这个对提高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和编程能力作用很大。
其三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技术水平,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记:作为java课程的任课老师,您对正在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邢:第一,要完全理解面向对象的思路,能够快速从面向过程的思路转变为面向对象的思路。看到一个题目,能够马上想到应该定义哪些类,每个类包括哪些属性、哪些方法,分别起什么作用。第二,建议把课本上的例子和课后习题都完整的做一遍。第三,建议做习题和实验时独立做、亲自做,只有这样才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与老师交流,最终自己做出来,才能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第四,建议有问题时一定要跟老师交流。老师都喜欢爱问问题的学生。不问问题的学生往往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学的不好,没有亲自动手做,所以发现不了问题,问不出问题。
记:您认为在大三大四,面对就业、考研或出国留学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应该以什么作为原则?
邢:原则上是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看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果自己是那种动手能力强的人,那么可以选择就业;如果自己适合学习理论,那么可以考研,更深入地研究理论。对于出国,我个人觉得在读博士或者博士后时出国比较好。因为在信息技术方面,中国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很多在国外能学到的东西,在国内也能学到了。而且本科阶段国外跟国内一样也是要学这些基本课程的,只有到了博士以后,研究的更深入了,才能体现出发达国家的优势。
记:您最近是否正在筹备一些科研项目或竞赛?
邢:我最近正在出Java教材,已经写好了,还需要丰富相关的配套教学资源,例如题库、案例等。此外还要丰富完善面向对象精品课程网站的内容。为做过的项目申请软件著作权。承接实际项目,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采访结束后,我们都被邢老师那份对学生的深情、对教育的热爱所打动。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邢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如春风化雨,他既是我们学业上的导师,又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作为学生,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学习,用更好的成绩、更高的成就,来报答老师的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