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河到水厂
探秘自来水的“前世今生”
泉城济南,是一座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
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
就曾经写过“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暑假里骄阳似火
“流韵水迹”实践团队18名成员
走进济南水务集团供水史馆
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
近距离感受城市供水的历史脉络与发展成就
拧开水龙头,清水自然来
您有没有好奇过
这些自来水自哪里来
济南人又是从何时起
结束了井中挑水的日子
开始用起自来水
讲解员从城市供水的起源讲起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
一件件承载岁月痕迹的老物件
生动地讲述了供水系统的演变过程
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驻足观看
一面面展示墙
述说着那些年来
济南为保障市民日常用水所作的努力
也记录下城市自来水发展的变迁
在互动体验区
大家通过模拟操作旧时的供水工具
亲身感受过去供水工作的不易
也对如今便捷的用水生活倍感珍惜
为了进一步了解供水技术
实践团继续参观学习了山东建筑大学
中水处理站格栅间,生物反应池,沉淀区
现场,工作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
介绍了污水从产生、处理
到最终尾水排放的每一道工序
成员们了解到
通过开展空调冷凝水、饮水机废水、
雨水、中水等
非常规水收集利用
实现了校园污水零排放
在全社会具有示范意义
另外,学校十分重视合同节水
管理模式的应用推广
制定了《山东建筑大学合同节水管理办法》
用实际行动践行
“节水优先”“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理念
队员们纷纷感叹
此时此刻才真切体会到了“饮水思源”的含义
知道了水资源是多么得宝贵
我们平时所喝得每一滴水
是多么得来之不易
环保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就像中水站里的每一个环节
从处理标准到用途规划
都是把“可持续”落到实处的细节
“流韵水迹”社会实践团队还将开展
更多此类实践活动
让成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团队成员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未来的日子里
学院将会继续加强节水意识的宣传
团队成员们也将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城市供水与污水处理事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善若水,万物润泽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泉城会变得更加美丽
碧水蓝天的美丽中国梦也一定会早日实现
审稿:张瀚月
编审:丁 立
终审:杨 菁
版权所有: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
电话: 0531-86361790 | Email:sjdyouth@163.com|技术支持:建大青年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