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喜迎建党100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发起“红色精神咏流传”百人百篇·致敬建党100周年朗诵活动。
活动共选取了革命故事类、红色家书类、思想理论类、现代诗歌类、原创作品类等100篇作品以视频方式呈现。百篇作品由百名师生朗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传承党的红色基因。让我们回顾峥嵘诵初心,牢记使命共奋进,昂首走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
今日推出《红船载千钧 征程行万里》。

百人百篇·致敬建党100周年
朗读展播
朗读者
闫一帆,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
朗读原文
《红船载千钧 征程行万里》
小时候父母带我去南湖,烟雨朦胧,我透过拥挤的人群,凭栏远眺,南湖给了我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那时我却还寻不到这份答案。今年清明,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再一次踏上了红船。1921年,百年前的中国革命,就从这太阳升起的地方起航。水打红船,百年前的呐喊破空而来: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也许是黑夜太长的缘故,人们对太阳才有强烈的渴望。于是在我的视觉里,一部生动的中国现代史,就烙下了一条船。在旭日里行进的印象中,井冈峰巅,遵义城头,延安宝塔,西柏坡指挥棒,当面对生死的抉择,当面对信仰的考验,狼牙山上的正气凛然,黑暗碉堡下的视死如归,火光里的前赴后继,切莫辜负,永志不忘。跟着那条船的路线,千万条船,汇涌其中。从金沙从乌江,从赤水从洪湖,从黄河从长江,神州大地,江河湖海,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纵横捭阖。中华儿女于红船引领下齐唱那嘹亮的东方红从延安灯塔到北京酒杯,红船破浪二十八载,1949年,随着掌舵人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梦寐以求的可爱的中国。我们完成了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革命,制定了一个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夯实着共和国的经济基础,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迎来了春天的故事。忽然间,我听见旭日掷向黑夜的第一根银枪,清脆的,若金属铿然之坠地。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激流险滩下红船勇往直前,九千万党员团结一致。今天,珞珈山已披上晚霞,无数白衣,已乘风去,我看见生命冒出了枝桠。看到国之重器上天入海,探索苍穹,看到超级工程攻坚克难,刷新纪录。从“半夜忽而趁晓耕”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现行标准下,9899万人口脱贫,且看古老中国的千年伟愿,随红船一片,日边来。大漠荒烟里,他挺起民族的脊梁留下死而无憾,他叫邓稼先百色阡陌上,她将最美青春挥洒在扶贫之路上,她叫黄文秀金银潭夜幕中,他以渐冻之躯托起火热的希望,他叫张定宇一张“船票”,从最初的小小红船,慢慢在历史的淘洗、人民的选择、岁月的洗练中,成长为满载13亿人民美好意愿的中国巨轮,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伟大与光辉,难以形容。但是,无论红船如何远行、要去哪里,有种信念、有种情怀、有种使命始终没有变,同学们,那是什么?那就是,那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百年飘摇,红船行驶至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节点,在“十九大”的东风劲吹中,作为一名理学人,孜孜以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基础学科事业,突破国外势力封锁,为党和国家奋斗终身。现在我找到了我的答案:百年红船载千钧,乘风征程行万里。
(作者:刘雯褀)
(编辑:宁惠令)
(审核:杨亚希、蒋衍玺、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