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喜迎建党100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发起“红色精神咏流传”百人百篇·致敬建党100周年朗诵活动。
活动共选取了革命故事类、红色家书类、思想理论类、现代诗歌类、原创作品类等100篇作品以视频方式呈现。百篇作品由百名师生朗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传承党的红色基因。让我们回顾峥嵘诵初心,牢记使命共奋进,昂首走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
今日推出《半条棉被温暖中国》。

百人百篇·致敬建党100周年
朗读展播
朗读者
徐逸珂,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192班本科生。
朗读原文
《半条棉被温暖中国》
一间小屋,一张竹床,床上铺着稻草,没有铺盖。这是一个贫穷的家。这家的女主人叫徐解秀。
1934年 11月,红军长征路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位女红军来到徐解秀家借宿。徐解秀让丈夫在床边架上一块木板,她们4名女同志和1个小孩儿横着睡,盖的是一块烂棉絮和女红军唯一的一条行军被。
几天后,3位女红军即将随部队出发。环顾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她们决定把唯一的被子留下。徐解秀执意不收,抱着被子追到村口。争执不下时,一位女红军用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她拉着徐解秀的手哽咽着说,等革命成功以后,我们一定回来看你,到时候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
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这半条被子,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
乡亲们说每年的这一天,总会看到徐解秀在通往山外的路口等待,等待胜利归来的红军,这一等就是五十年。
1984年,重走长征路的记者罗开富来到沙洲村,徐解秀已经84岁了,她向罗开富讲述了50年前这段往事。老人不住地呢喃着:“胜利了,女红军怎么还不回来呢?"
当晚,罗开富含泪写下了《三位红军姑娘在哪里》,随后在《经济日报》刊发。当时健在的15 位走过长征的女红军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共同买了一条蚕丝被,委托罗开富送给老人,兑现红军的承诺。
当罗开富带着这条温暖的被子再次来到沙洲村时,老人已经去世了,临终前她再三对儿孙嘱托“要永远跟着共产党。共产党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
半条被子盖不住一个人的全身,但能温暖人心,半条被子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红色江山代代相传的不朽密码;半条被子,似一面红旗,永远飘扬在人民的心中,半条被子,似一首诗歌,传颂着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不变初心!
(作者:刘雯褀)
(编辑:卢山)
(审核:杨亚希、蒋衍玺、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