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动态 >> 团情新闻 >> 正文

山建,挑战杯,红色项目专项,实现新突破

时间:2023-12-08浏览:作者:

10月27日至31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我校团队在此次竞赛中再次取得佳绩。共获主体赛道三等奖1项,在红色专项活动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红色专项项目中,我校首次获奖,实现了历史获奖新突破。

本次赛事中,土木工程学院项目“新农村快装轻质房屋的研制”获主赛道国赛三等奖;艺术学院学院项目“远去的背影、永恒的精神——山东‘小三线’工业遗产与红色精神调研报告”获红色专项二等奖;建筑城规学院学院项目“粟红贯朽筑梦乡村”获红色专项三等奖。

《新农村装配式房屋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是由土木工程学院教师王玉镯、吕晓、蒋衍玺指导,学生温正明、李睿瑶、杨明润、田雨、王泊稹、刘子涵、丁琦、黄俊尧共同参与完成。为了更加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提倡“美丽乡村建设”与“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新农村装配式房屋项目应运而生。它是由GLC绿色轻型墙板、装配式建筑消能减震节点、钢管桁架叠合板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房屋结构体系。采用自主研发的发泡成型技术、湿法成型工艺、晶型转变增强技术、多夹层嵌套式橡胶板减震技术、高强砂浆灌浆技术等先进技术。产品具有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施工耗能低;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作为新材料,更好地响应国家的政策和号召,为“美丽乡村建设”“碳中和,碳达峰”贡献属于现代青年大学生的一份力。

EC101

74B70

《远去的背影、永恒的精神——山东‘小三线’工业遗产与红色精神调研报告》由艺术学院教师姜波、吴珊老师指导,学生柳琦、张林旺、李春、徐敏慧、王琦、黄萍、薛鑫华创作完成。小三线是指我国一、二线地区的腹地,小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小三线”背后所附带的时代革命精神,更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团队成员通过对山东7市36处“小三线”工业遗产的实地调研,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和相关保护建设规范,梳理山东“小三线”工业遗产的整体概况、现存类型、革命精神传承等问题。通过设计实践以期促进山东“小三线”工业遗产普查,推动山东“小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导则出台、创新山东“小三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模式。从而为让更多人了解“小三线”这一优秀革命精神,促进“小三线”革命精神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注入青年学子的力量。

《粟红贯朽筑梦乡村》项目由建筑城规学院教师王燕、赵鹏飞、李佳指导,学生杨锐、郝睿宁、郝玉阳、李孟霖等10名同学共同参与完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对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有效探索与传承,团队成员深入调研中国典型红色乡村,总结现状特点、现实困境与挑战,提出首创的100+乡村价值能力要素库、创新红色建筑高价值设计营建、高标准媒体曝光矩阵等红色乡村建筑设计优化策略。项目的这些探索,是青年学子响应中国红色乡村政策,致力中国红色乡村的发展建设交出的一份属于自己的答卷。

52188

本次竞赛自2022年10月启动以来,全校共报名400余项作品,参与学生2000余人,经校赛、省赛、国赛的层层选拔,3件作品入围全国终审决赛。备赛期间,校团委密切跟进项目进展,坚持走进每一级学院,走近每一个项目,服务每一名参赛同学,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一对一深度辅导,全方位提升作品质量。

“挑战杯”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挑战杯”的主题是“科创筑梦,挑战未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贵州大学承办,聚焦科技强国战略部署,设置“1+1+2”赛事架构,即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吸引了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最终690件作品进入全国终审决赛。

版权所有: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

电话: 0531-86361790 | Email:sjdyouth@163.com|技术支持:建大青年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