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动态 >> 团情新闻 >> 正文

党旗飘扬|山东建筑大学团委坚持引导青年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

时间:2021-10-15浏览:作者:大众报业·海报新闻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持“三个聚焦”,立足“三个着力”,推动“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在全校各级团组织中持续深化,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引导青年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

聚焦青马工程,着力打造党史学习“四大课堂”

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思想引领作用,打造“理论、体验、宣讲、实践”四大课堂,形成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空间。

高擎理想火炬,打造理论大课堂。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青马工程精品云课”,充分运用专业资源力量提升青马工程的专业化水平,建设“青马工程”教学资源库。依托“建大青年”微信公众号开展“网络巡礼”,依托基层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开展“支部巡礼”,进一步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创新活动形式,打造体验大课堂。依托校、院两级“青马工程”开展“现红色经典,忆光辉百年”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融入朗诵、话剧、合唱、歌舞剧等形式,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体验式学习。

传承红色精神,打造宣讲大课堂。将党史学习成果与“青春宣讲·为党代言”系列宣讲活动相结合,校、院两级青马班学生骨干积极融入青年宣讲团中,以进学院、进支部的形式面向全校开展理论宣讲10余场。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上下功夫,从青年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不断推出青年喜爱、接地气的学习活动。

赓续红色血脉,打造实践大课堂。校院两级青马班围绕“讲好党史故事”、“助力乡村振兴”、“青鸟计划”、“希望小屋”等主题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来自校、院两级青马班的182名“小青马”组建“建大希望小屋专项调研”团队,以“返家乡”报道和“就近就便”原则,完善16地市77个县区希望小屋困境儿童大数据库建设。

聚焦青鸟计划,着力助推青年学生实习就业

建大共青团立足为青年办实事、解难题,助力全省构建“招才引智”大局,引导同学们感知山东、了解社会、提升技能、反哺家乡,为建大青年学子的返家路过礁越险、铺路搭桥。

群策群力,工作开展有广度。对内,组织搭建“班级团支部--二级学院团委--学校团委”三级校内网格化组织平台;对外,学校团委紧密对接“省--市--县”三级校外共青团系统平台,积极与16地市团委直接对接,与共青团德州市委、共青团荣成市委、共青团临邑县委等共建“青鸟驿站”。同时打通青年人才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将青年学子就业需求与市县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有的放矢,学生对接有精度。学校各级团组织自下而上精准摸排学生就业需求,形成三级“愿望清单”。针对青年学子的“愿望清单”实施分类管理,从上到下实行量贩式信息投放、精准式信息投放和重点式信息投放。学校团委针对性地开展“青年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地方企业对青年大学生的需求”线上调研,为精准对接青年学子需求提供有效支撑。

潜精研思,工作推进有深度。各级团组织通过全面摸排、分类引导、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四级工作流程,将“青鸟计划”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透。全面摸排就业困难学生求职需求,锁定“青鸟计划”帮扶名单;制定团干部一对一帮扶计划,实行“包干制”;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形成“一人一策”;全程掌握学生的求职状态,做到“对症下药”。同时将帮扶工作延伸服务范围至毕业两年内未就业学生和在校非毕业生, 确保帮扶纵向深度和横向深度有效覆盖到每一位青年学子。

和风细雨,就业服务有温度。成立“青鸟计划”建大服务站,依托“建大青年”官微公众号开辟“青鸟送岗直通车”栏目,线上线下精准推送就业岗位2万余个。同时,针对就业困难学生提供专项经费支持,针对就业心理困惑、目标迷茫、女生就业困难等群体开展各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有温度的团组织”成为青年学生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的坚强力量。

水滴石穿,工作成果有效度。2021年,学校推送“青鸟计划”就业岗位2万余个,举办就业服务类活动30余场,共计10299名学生报名青鸟计划,投递简历万余份,工作、实习地点分布在全省 16地市的各行各业,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5.16%。

聚焦社会实践,着力汇聚奋斗强国“建大力量”

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组建实践团队322支,参与学生4000余人。围绕讲好党史故事、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等专题开展实践,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厚植红色基因 筑牢理想信念。热能工程学院“传承延安精神 助力绿色发展”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参加2021年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展馆和炮兵学校旧址。交通工程学院“踏入红色沃土·寻觅红色资源”团队抵达重庆,探访白公馆、渣滓洞、歌乐山烈士陵园,体悟红岩精神。

发挥专业特色 助力产业振兴。土木工程学院“居处不同·从异以兴”实践团在德州市武城县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调研了当地开发小型种植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脱贫之路。商学院与滕州市张汪镇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农民经纪人”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坚定地说,“要发挥专业所长,聚焦当地需求,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坚持学思践悟 办好群众实事。管理工程学院与中建·凤栖第社区共建“阳光青年”党团教育实践基地,为双方进一步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广大党员、团员青年增长才干提供了锻炼平台。建筑城规学院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及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调研,为2020年山东省完成的20万户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提供后期运营维护和满意度评价调研。

山东建筑大学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上好社会实践“大思政课”,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不断汇聚奋斗强国的青春力量。

来源:大众报业·海报新闻

责任编辑:赵潇 郭睿霖 郑志侠

版权所有: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

电话: 0531-86361790 | Email:sjdyouth@163.com|技术支持:建大青年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