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彬,身为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不断创新,并坚持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要导向,结合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从专业学习、竞赛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就业等多方面综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专业教学成绩显著,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颇有成效,连续多次获省、校级“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创业指导教师”等荣誉。

一、在行动中“带人”
坚持言传身教,探索“研教互动、学研结合,研创共促、学以致用”的教育模式,依托自己现主持或参与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及重点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工作以来,每年申请学校开放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团队完成项目,更新知识体系,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2019年,提交给省委省政府的建议报告《山东省农村社会源危险废物回收处置的问题与建议》获得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副省长于国安的肯定性指示批示,并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保厅采纳,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生态振兴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二、在教学中“育人”
日常教学中,一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多次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理论基础。如在管理学课程中介绍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知识,让学生紧跟学科知识发展趋势和方向。另一方面,课堂上多用生活、学习中的案例和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用创新创业理论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三、在实践中“练兵”
在专业学习扎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每学期带领本专业学生深入工厂一线,到济南卷烟厂、力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参加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参加寒假和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如2018年指导无棣县精准扶贫调研团队帮助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被评为校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个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指导教”;指导学生团队研究“大数据时代方言综合体的保存、宣传、传承和发展”问题,成功获得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四、在大赛中“历练”
不间断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大赛。2019年,指导学生团队参加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获山东省特等奖、全国二等奖,创造了学校在“挑战杯”30年历史上文科类最好成绩,个人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授予第十六届“挑战杯”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创青春比赛,已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团队培养。
五、内外结合“实战”
积极实践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一是作为筹备委员会重要成员,成立管理工程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校友分会,并在积极参与学院其他专业校友分会筹备工作,为校友参与学生培养、校企合作搭建平台;二是作为主要成员,筹备建立学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搭建实践育人平台;三是深入对接行业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学会等)、商会(上海市山东商会等)、企业(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等,让学生创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另外,张士彬同志因勤奋上进,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工作成绩突出,工作第二年即被任命为系副主任,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被评选为优秀学士论文,个人被评为校优秀指导教师。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集体、认真工作,政治思想修养不断进步,2019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继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兼备专业基础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青年学生成才,是高校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青年教师,张士彬积极探索,以其自身为广大教师、学生树立榜样。

(作者:张士彬)
(初审:郭 玲)
(终审:王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