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艺术学院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名誉院长、教授朱乐耕作了题为《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社会空间》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淑飞主持,全院师生200余人聆听了讲座。
朱乐耕以自己的创作经验和相关作品为例,论述了陶瓷艺术如何与当代空间环境融合;结合国家艺术基金《红绿彩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训》项目成果作品表现了传统艺术的重要价值和当代表达;根据“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艺术展传递中国式美学,提出“艺术场景流”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概念;“在生命中绽放”环境陶艺特展中,观众的行为让艺术作品成为不断变化的动态场景流,是艺术再生产,引发了我们对于陶艺空间艺术作品的思考。朱乐耕教授深入全面阐述陶艺、空间、人三者关系,他表示艺术源于对自然的感悟,应反映社会变迁,要与所在建筑空间对话交流,“线的气韵构成”是中国式的造型构成理论,中国式当代艺术是面对国际的表达,既传承中国的传统,又具有国际性。
讲座结束后,朱乐耕回答了同学的提问,并鼓励广大同学满怀热情持续创作,保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探索精神。艺术学院环艺教研室主任马品磊对朱乐耕教授表达了诚挚谢意,表示朱乐耕教授对陶艺与建筑空间及环境关系的探索,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解读,让观者感受到张扬与奔放的空间精神,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为设计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朱乐耕,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陶瓷产区创意产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生活样式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待遇。2012年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奖”,2013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艺文奖”。
审稿:倪文豪
编审:何文玲
终审:张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