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名单。学院张惠青博士申报的“可持续能源景观生态审美设计导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这是我校首次获批该类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为扶持基础研究的优秀成果、鼓励广大社科研究者潜心治学所设立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类别之一,与其他类别具有同等学术地位。后期资助一般项目的资助强度为25万元,略高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成果应基本完成并尚未出版。该项目以资助学术专著为主,也可资助少量学术译著、学术资料汇编和工具书等,论文及论文集、教材、研究报告、软件等暂不资助。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在通过答辩5年以后经过较大修改方可申报。后期资助项目在申报时不限制申报数量,成果完成度需在80%及以上,更加有利于人文社科研究起步较晚的工科院校,在直观、充分地展示研究成果后,有效提高项目资助命中率。
张惠青副教授的《可持续能源景观生态审美设计导论》书稿立足于建筑空间中的人类“主体性生产”这一全新的时代命题,考察了可持续能源景观的生态审美设计范式体系,旨在以可再生能源设施(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设施)的小型化、景观化、生活化为导向,以日常生活空间中的主体性重塑为宗旨,建构起面向21世纪的广义建筑学的元模式,为当代人类世语境下人类文明的生态审美救赎,给出了可再生能源生产和人居环境创新层面的策略和原则。基于此,该书以法国哲学家菲利克斯•加塔利的生态智慧思想再造了生态审美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递次建构起可持续能源景观的生态审美范式和生态设计范式。该范式体系将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空间创造性地视作人类主体性生产的空间,并因此而成为人类履行生态救赎的空间,是本书最根本的创新点,也是面向21世纪的建筑空间理论的重大变革。
国家社科基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级别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承担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学院持续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青年博士研究力量持续增强,学院将不断完善科研管理服务,加大各类科研项目的培育力度,不断增强学院的学术竞争力,为学院科研发展做出新贡献。
审稿:刘峰
编审:王志远
终审:倪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