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建筑文化艺术与环境设计研究基地是山东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已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建筑文化与遗产保护研究
本研究方向坚持内涵发展、夯实研究基础,在国际性与地域性双重视野下,不断推动历史理论的探索与创新,在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与遗产保护、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当代建筑思潮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体系。
1.立足齐鲁地域文化、学术成果显著
本研究方向学术团队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项,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主办了第18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承担了《孔庙文化世界行》、《中国民居山东卷》、《山东古建筑》等国家级出版社重点规划图书的编纂,成为山东省齐鲁建筑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和遗产保护研究的重镇。
2.研究规划
细化研究内容与研究分支,拟设立四个研究分支:总体性研究——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异域文化研究——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地域性建筑文化研究——山东古代与近、现代建筑历史研究;乡土性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山东民居研究。四个研究分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奠定了特色鲜明、系统完整的基础理论研究体系。
3.发展前景广阔
本研究方向面向山东省城乡建设实践,服务齐鲁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承担了一系列历史研究与遗产保护重大课题,涵盖了国内外孔庙建筑遗存、沿海地区新罗古建筑遗存、济南、威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济南商埠区、芙蓉街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曲阜颜庙、济南宏济堂等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胶东海草房传统技艺再生利用等广泛的领域,完成了济南中国电影院前门廊迁移保护、凤凰公馆异地重建等一系列历史建筑抢救性保护项目,有力推动了山东省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许多成功范例,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广为报道,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研究方向:齐鲁绿色建筑空间艺术研究
本方向立足于底蕴丰厚的齐鲁文化和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致力于建筑空间艺术及其理论的研究,注重地域特色与学术研究的紧密结合,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室内外设计与地域文化及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设计与理论研究,高度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与发展状况,不断探索绿色建筑空间艺术设计的新理念。
1.学术研究成果显著
本方向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所依托的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获得国家社会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共获省部级以上项目9项,厅局级项目共27项。近几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的专著、教材:《建筑室内设计》、《建筑环境与室内设计基础》等12部;主持与参与了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等室内设计项目30余项;设计作品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6项,厅局级奖励32项。
2.研究计划
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与方向,拟设立三大系统的研究分支:绿色建筑空间艺术理论研究;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山东地域性建筑空间艺术研究。三个分支研究取向与研究内容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该方向在理论与设计实践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顺应国家推进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战略,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理念开展建筑空间艺术理论和建筑空间设计方法的研究,争取构建起齐鲁文化与建筑空间艺术进一步融合的研究体系,以实现齐鲁文化在建筑空间艺术研究领域的传承与创新。本方向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在十三五期间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研究方向:齐鲁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研究
本研究方向关注国内外建筑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绿色生态与景观艺术设计研究,探讨建筑环境设计与城市环境之间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协调,绿色生态与人文艺术关联研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初步形成了该研究方向的特色。
1.学术研究服务社会,成果显著
近年来,该研究团队主持的省部级项目7项,厅局级项目23项,主要有《生态城市文化与和谐环境设计比较研究》、《基于改善人居环境的山地景观体系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园区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学术著作和教材21部。研究团队注重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的研究成果为指导,为济南奥体中心环境设计、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主持完成了多项省内外建筑环境与景观规划设计项目。
2.研究规划
细化研究内容与研究分支,拟设立两个研究分支: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理论研究、山东地域性建筑环境设计方法研究;两个研究分支相互支撑,协同研究,奠定建筑环境设计范畴的较为完整研究体系。
3.发展前景广阔
在城市化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建筑环境的设计研究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新的研究课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建筑环境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地域性建筑文化艺术特色,构建科学与艺术的建筑环境,形成建筑环境与景观艺术研究体系,提升建筑环境设计理念与技术水平,在十三五期间本方向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任:陈淑飞
副主任:李成、王志远
审稿:刘峰
编审:王志远
终审:倪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