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版)
(专业代码:081004)
(专业英文名称: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
一、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建筑及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建筑电气与控制技术、建筑物供配电、建筑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信息处理技术、公共安全技术、节能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期待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2):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外语基础,具备基本的交流、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目标(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气与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具备运用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目标(4):熟悉建筑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艺要求,较好的掌握供配电及照明、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智能建筑技术、建筑安全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技术与工程设计标准规范,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进行本专业工程设计、安装、管理和创新的综合能力;
目标(5):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终生学习、实践创新、与时俱进、开阔视野、多学科融合的能力。
表 1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目标(5) |
1.工程知识 |
|
|
√ |
√ |
|
2.问题分析 |
|
|
√ |
√ |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
√ |
√ |
√ |
4.研究 |
|
|
|
√ |
√ |
5.使用现代工具 |
|
|
√ |
√ |
|
6.工程与社会 |
√ |
√ |
|
|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 |
|
|
|
√ |
8.职业规范 |
√ |
|
|
√ |
|
9.个人和团队 |
√ |
√ |
|
|
|
10.沟通 |
|
√ |
√ |
|
|
11.项目管理 |
|
√ |
√ |
|
|
12.终身学习 |
|
|
|
√ |
√ |
二、培养要求
1. 思想方面: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和社会适应能力;视野开阔,具备探索和创新精
2. 业务方面:
(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及应用,掌握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有关技术,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通过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初步具有合理抽象、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2)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基础理论和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网络通信袁丽等主干学科知识;掌握CAD制图、BIM技术,能读懂并绘制一般的建筑电气工程图纸;熟悉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掌握智能建建筑环境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电气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专业知识,掌握建筑节能技术,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了解智能建筑发展历史、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其与本专业的关系。
(3)具有较熟练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系统集成、施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测试和调试的能力。
(4)了解工程规划、工程设计的相关程序和相关文件要求,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工作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5)具有应用口语、文字、图形及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6)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初步具有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掌握1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宽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3. 体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4. 劳育方面:树立正确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5. 美育方面: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具备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详见表2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四、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1. 主干基础课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 主干专业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网络、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建筑设备、智能建筑环境概论、建筑供配电、照明工程、电气控制与PLC、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建筑公共安全技术、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人工智能概论、python语言与科学计算、智慧城市与CIM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路原理实验、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工程综合训练C、电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A、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七、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为3-6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九、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
1)课程总学时2637学时(145学分),其中必修课1953学时(105.5学分),占74.1%(72.7%);选修课684学时(39.5学分),占25.9%(27.3%)。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4.5学分。
3)本专业总学分189.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学分63.5学分,占33.5%。
十、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
表2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序号 |
12条毕业要求 |
二级指标点 |
支撑的课程 |
1 |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建筑电气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等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表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
高等数学(H) |
线性代数(H)、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H)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H) |
工程制图与识图(M) |
1.2能够运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或工程进行建模并求解。 |
电路原理(H) |
数字电子技术(H) |
模拟电子技术(H) |
电力电子技术(M) |
电机与拖动(H) |
1.3 能够采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专业知识,用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推演、分析与评价,并尝试改进。 |
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M) |
建筑供配电(H) |
建筑设备自动化(H) |
照明工程(H) |
建筑设备自动化(H) |
建筑公共安全技术(M) |
2 |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 |
高等数学(M) |
工程制图与识图(H) |
大学物理(M) |
工程制图与识图(M) |
2.2能够识别和表达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 |
建筑设备自动化(M) |
建筑供配电(M) |
照明工程(M) |
建筑公共安全技术(H) |
2.4掌握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现代检索工具,借助文献研究分析影响过程的各种因素,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验证,获得有效结论。 |
高等数学(H) |
python语言与科学计算(H) |
计算机网络(M) |
3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满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标和要求的系统、软硬件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 |
python语言与科学计算(H) |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H) |
毕业实习(H) |
认识实习(建电)(M) |
3.3在设计中能够综合利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新技术,体现创新意识。 |
智慧城市与CIM(M) |
人工智能概论(M) |
python语言与科学计算(H) |
BIM技术与智慧运维(H) |
4 |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研究、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调研和分析。 |
建筑智能化设计(M) |
毕业设计(建电)(H) |
工程项目管理(H) |
4.2能够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特征,选择研究技术路线,并设计实验方案。 |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H) |
建筑电气施工预算(H) |
python语言与科学计算(H) |
实验课程(H) |
4.3能够根据针对复杂工程问题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并获取实验数据。
|
实验课程(H) |
python语言与科学计算(H) |
BIM技术与智慧运维(H) |
建筑公共安全技术 |
5 |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5.1能够了解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资源,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建模中选择和使用现代化工具。 |
python语言与科学计算(H) |
BIM技术与智慧运维(H) |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L) |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H) |
5.2 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相关仪器、仪表等现代工程工具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并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选择并使用。 |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H) |
建筑供配电(H) |
建筑智能化设计(M) |
6 |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1具有工程实践经历,了解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关系。 |
形势与政策教育(H) |
思想道德与法治(H) |
专业认识实习(H) |
安全教育(M) |
6.2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并结合思政、人文、社科类课程知识,合理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建筑公共安全技术(H) |
思想道德与法治(M) |
BIM技术与智慧运维(M) |
建筑电气施工预算(M) |
7 |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1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 |
形势与政策教育(H) |
智能建筑环境概论(M) |
认识实习(H)、毕业实习(H) |
7.2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能够正确理解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毕业设计(建电)(H) |
专业认识实习(H) |
毕业实习(建电)(M) |
工程项目管理(M) |
智能建筑环境概论(M) |
8 |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1了解国情,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 |
8.2理解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思想道德与法治(H) |
“四史”类课程(M) |
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H) |
工程项目管理(M) |
9 |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分担任务,并承担责任。 |
大学体育(H) |
劳动与生活(H) |
毕业设计(建电)(H) |
9.2能够在团队中胜任成员、负责人的角色,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
工程综合训练C(M) |
电工实习(M) |
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H) |
专业综合实验(建电)(H) |
10 |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1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条理地陈述、表达复杂工程问题,掌握基本的报告、设计文稿等材料的撰写技能。 |
毕业实习(建电)(H) |
毕业设计(建电)(H) |
10.2 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
大学英语(H) |
专业英语(H) |
11 |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工程项目管理(H) |
12 |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跟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行业前沿、发展趋势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 |
创新创业类课程(M)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 |
形势与政策(H) |
十一、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十二、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十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各学期学时分配表
学期
类别 学时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总计 |
课程教学环节 |
必修 |
373 |
368 |
384 |
272 |
180 |
142 |
54 |
|
1773 |
限选 |
0 |
27 |
0 |
93 |
84 |
96 |
112 |
|
412 |
其它 |
116 |
72 |
40 |
40 |
80 |
68 |
36 |
|
452 |
实践教学环节周数 |
5 |
2 |
2 |
2 |
4 |
5 |
5 |
16 |
41 |
说明:课程填学时,实践填周数;其他包括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必修课。
十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学时学分结构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别 |
学时数 |
学分数 |
百分比(%) |
必修课 |
公共必修课 |
581 |
30 |
74.1% |
学科基础必修课 |
576 |
32 |
专业基础必修课 |
396 |
21.5 |
专业必修课 |
220 |
12 |
素质拓展必修课 |
180 |
10 |
选修课 |
专业限定选修课 |
412 |
22.5 |
25.9% |
专业任选课 |
144 |
9 |
公共选修课 |
128 |
8 |
小计 |
2637 |
145 |
|
集中实践教学模块 |
44.5 |
合计 |
189.5 |
毕业需达到的最低学分数 |
189.5 |
注:百分比是指该类课程占课程总学时数百分比。
初审:侯传晶
编审:邵兰云
终审:张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