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English | Deutsch
首页 >> 国际合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邢杰博士作学术报告

作者:田野    2018-04-23 14:09   点击:[]


  

   4月20日上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邢杰副教授在厚德学堂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翻译社会学研究新探索:以葛译《红高粱家族》和《蛙》为例”学术报告,报告由外国语学院刘立壹博士主持。

   邢教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邢教授介绍了其研究的理论前提;其次,邢教授对《红高粱家族》和《蛙》进行了英译本对比;然后,通过例证对比以及数据支撑,邢教授指出了域场及资本变化对译者的影响;最后,邢教授从“域场”和“资本”两个方面,对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总结。

   理论前提部分,邢教授生动形象地给同学们介绍了翻译turn(转向)”的概念,并由此引出了“翻译的社会学转向”概念。随后,邢教授对1997-2015年间的翻译社会学的文献数量进行梳理,并以图表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翻译社会学文献在历年间的变化趋势--总量虽有波动,但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然后,邢教授又介绍了其社会学研究的途径:从“背景式”的社会因素分析走向“前景化”的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应用,并对多元系统理论、“规范”论、德国功能学派、lefevere“重写”论和后殖民、性别研究等五个方面的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邢教授又对社会学“域场”以及“资本变化”两个概念进行了介绍。

   经过邢教授介绍,同学们对其研究的理论前提有了一定的了解。邢教授随后对葛译《红高粱家族》和《蛙》的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首先,对“共产党”、“国民党”“八路军”“毛泽东、毛主席”等政治性的名词在两部作品中的出现频次以及两书中的一些人名的翻译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比较。由此得出结论,在《红高粱家族》中,政治性术语的处理手法是:替换或删除原著中的政治词汇,避免原文中的政治倾向与读者冲突。而在《蛙》中,则如实还原中国特色词汇概念,忠实再现小说背景。随后又对两个文本中,原语与目标语中的连词数量占比进行了分析,发现《蛙》译本中的连词占比比《红高粱家族》的译本减少了百分之四十。

   随后,对1993《红高粱家族》译本以及2015《蛙》译本在23年中的“场域”和“资本变化”进行了细致剖析:由于中美关系变化、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因素,造成了作者以及译者的“场域”和“资本”发生了变化,才导致了材料中所出现的现象。

   最后,邢教授从“场域”和“资本”两个方面对导致葛浩文翻译策略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从“场域”方面来说,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中国自身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得中国文化、文学获得更为广泛的关注,读者希望对中国有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与思考。从“资本”方面来说,作者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因此获得了大量的象征资本。译者葛浩文也因此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并与出版社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社会资本增加)。

  整场报告,邢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辅以贴近生活的实例,逻辑缜密,环环相扣,理论与实例完美融合,从“场域”和“资本”两个方面对《红高粱家族》和《蛙》两个文本翻译策略变化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让同学们对翻译的社会学转向有了细致深刻的理解。讲座结束,同学们向邢教授致以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表示,邢教授的讲座深刻而易懂,富有启发性。在问答环节上,邢教授认真回答了部分老师和学生提出的研究和学习上的问题并亲切地与部分师生合影留念。

   邢杰,男,38岁,党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翻译学博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导师,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广州翻译协会/广州科技翻译协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会员,广州欧美同学会·广州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员。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东方翻译》、《当代外语研究》、《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及《霍普金斯文学理论与批评指南(第2版)》上发表学术论文及译文;主持或参与省、部、市级科研、教研项目;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第八批校级培养对象。


 



审稿:李桂春

编审:杨卫强

终审:李桂春





上一条:学院两名学子获得赴国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资格

下一条:马尔堡大学Volker Bischoff教授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