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English | Deutsch
首页 >> 党建工作 >> 专题学习 >> 正文

做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本地化翻译”

作者:杨卫强    2019-12-19 20:40   点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为了切实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传递到每一位师生,打通宣传宣讲“最后一公里”,外国语学院突出“十九届四中全会与学院发展”这一课题,坚持“四小四大”的做法,促进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宣讲工作院不漏班、班不漏人,在全院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



 小分队构筑大网络

  为了扩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的受众面和影响力,外国语学院积极构筑了多维度的宣讲网络。

  首先,学院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带头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带入学院大会、党支部、教研室、教学科研团队,其他分管领导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开展宣讲。通过干部带头、以上率下的宣讲,在推进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基层的同时,进一步厚植党执政的群众感情和群众基础。

  其次,学院党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分层成立以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教工党员先锋模范、学生党员骨干、教学能手、青年骨干教师等为主体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宣讲小分队,构建起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宣传宣讲大网络。

  再次,通过培训班、培训会等形式,学院党委始终加强对宣讲成员的综合培训,打牢宣传宣讲基础。坚持以教研室、年级、班级为单位,采取分批分片、巡回宣讲、交叉宣讲等形式,深入教研室、科研团队、固定教室、宿舍,广泛开展小型、多样、常态化宣传宣讲活动,向师生发放学习资料,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宣讲工作院不漏班、班不漏人,全面覆盖。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以前在宣讲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流于概念,没有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听得懂的大白话。因此,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传中,宣讲小分队坚持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从内容和形式上拉近政策理论与学习工作生活的距离。

“宣讲用的都是大白话,道理讲得很清楚,我们一听就明白了。”在高金岭院长主讲的现场,青年教师、预备党员耿瑞超老师表示。在宣讲中,分队成员把接地气、有温度作为立足点,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从师生身边的小故事讲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大白话、本地话、乡土话,用通俗易懂的宣传宣讲引导师生准确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用学院党委副书记单涛的话说就是,真正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到了“本地化翻译”。


在宣讲的主题选择上,分队成员结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话题,循循善诱,坚持“菜单式”点讲,让学生乐意听、踊跃听、记得牢、用得上,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班喻户晓”、落地生根。

  小文艺彰显大能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1月2日,恰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第二天,外国语学院迎来二十周年院庆。院庆以“文化院庆”为主调,同时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二十年发展巡礼暨文艺活动。通过《不忘初心,我们走在大路上》《砥砺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牢记使命,建功新时代》三个文艺节目,引领师生畅谈初心使命,回望廿年沧桑不忘初心依旧,激发全体师生参与学院建设、拥抱美好明天的内生动力。

  分队成员立足外国语学院实际,挖掘英语专业学习实践素材,将宣讲内容融入院庆,融入外文话剧大赛、外文配音大赛、“语露杯”英语口语大赛,策划创作出一批讴歌新时代、弘扬正能量的相声《三句半》、电影配音、舞蹈歌曲等文艺作品,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

  这些形式多样的文艺宣传活动,让党的理论宣传宣讲生动鲜活,让党的政策散发泥土清香,让广大师生在文化渲染中增进了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小平台带来大辐射

  依托宣传宣讲小分队的平台作用,外国语学院全面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目前,各党支部以深入宣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广泛推进“外语育人工程”、“每课一句”、语料库建设、“公寓思政”,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文明创建、榜样评选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奋斗中的外国语学院”建设。

  “我们要通过扩大宣传宣讲的辐射面,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响应决策部署、建设美丽外院的热情,在全院上下凝聚起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外国语学院的坚强力量。”学院党委书记李杰瑞表示。


审稿:单涛

编审:杨卫强

终审:李杰瑞



上一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举办“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