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斯盛论坛”第八场学术报告

作者:李天语 时间:2023-03-22 点击数: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3年3月21日举行“斯盛论坛”第八场学术报告,山东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李宗刚以“学术论文写作的内在规范与外在形式”为题为学院全体师生作报告。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鹏主持,学院全体师生参加。

首先,李宗刚在报告伊始向大家提出了七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从事学术研究、我们怎样确立自我学术研究起点、我们怎样提升科研能力、学术论文写作的内在要求与外在形式、学术期刊需要什么样的论文、论文的积累与科研课题的申报、在课题申报研究中塑造新我。

随后,李宗刚针对提出的七个问题进行了详尽地解答。在我们为什么从事学术研究的问题上,他提出我们要热爱学术,没有功利的学术研究是最高境界的学术研究。在我们怎样确立自我学术研究起点的问题上,他提出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学术根据地,从自己的专长之处着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土壤。在提升科研能力的问题上,他提出我们要培育自我独立思考能力,养成从自我的思想出发关照研究对象及问题的习惯,还要掌握学术研究的行情的技巧,积极跟踪并踊跃介入到学术研究中。在学术论文写作的内在要求与外在形式的问题上,他强调独立思想在论文发表中的关键作用,真正做到将研究推向深入,实现内在规范与外在形式的统一。在学术期刊需要什么样的论文这一问题上,他指出学术期刊不仅需要一流学者还需要一流的论文。在论文的积累与科研课题的申报问题上,他提出论文的积累是课题申报的必要条件,要注重课题问题链条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在课题申报研究中塑造真我的问题上,他提出要将眼光放长远些,关注对世界学术创新产生积极作用的论文。

最后,李宗刚向大家分享了四点学术感悟:其一,学术是一种人生展开的方式,需要我们充满激情地规划;其二,学术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矢志不渝地追求;其三,学术是一段自我超越的历程,需要我们永不放弃地跋涉;其四,学术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机体,需要我们顺势而为地生长。

会议结束后,张鹏就李宗刚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李宗刚的报告对我院全体师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启发与帮助作用,我们要从中借鉴,打破自我舒适区,不断在未来的学术工作中取得进步。



审核:张 鹏

终审:赵海涛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邮编: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