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就业

一、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98年,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四个本科专业和软件工程(学术学位型)、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型)两个硕士点。学院与英国奥斯特大学合作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目前拥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培养计划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和两个省一流专业。

学院现有在校生1800余人,教职工106人,专任教师75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7人次学院拥有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等省级科研团队5个。近年来,学院坚持引培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延揽优秀学者和高水平博士,支持和鼓励教师出国访学和进修,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

学院目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在人工智能及交叉应用等方向形成学科特色和技术优势。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获得省部级和重要社会力量奖励10余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学院拥有山东省智慧建筑与建筑节能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3个,拥有山东省高校人工智能与行业软件工程研究中心等厅级平台4个,与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浪潮等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

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等省级以上竞赛获奖年均百余项。

学院坚持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强、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山东省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学校前列,学院连年被学校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大批毕业生进入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北京中讯、大连华信、NEC、浪潮集团、山东中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多位同学保研或考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二、专业介绍

1、详版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历层次:本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概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教育部和山东省两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知识,注重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培养,形成了“注重基础、强调实践、面向前沿”的办学特色。目前设有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两个培养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理论及系统设计、实现、开发和应用方法,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具备计算机相关行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具备规划、设计、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力,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信息相关产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工程应用和系统研发工作、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网络安全维护及相关软件开发、具有一定行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其中,计算机系统及应用方向专业课主要包括电路电子学、计算机体系机构、编译原理、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Linux软件开发等;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的专业课主要包括应用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路由交换技术与实践、网络规划与设计、高级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金融、电信等部门和系统集成公司、软件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各项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近学科领域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计算机系统及应用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相关领域的开发、设计、研究、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毕业生可从事网络工程的设计与实施、网络安全系统设计及应用研发、网络安全保障、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等相关技术与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中强调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软件与硬件并重,跟踪计算机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开发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

软件工程专业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历层次:本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概况: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软件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前进的基础和动力,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更好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娱乐方式,包括改善人们的健康、安全和出行等。当前的新兴技术都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持,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软件工程专业设有企业应用开发和互联网应用开发两个培养方向,企业应用开发方向侧重于企业级应用软件的系统架构设计与开发,以及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软件设计与开发。互联网应用开发方向侧重于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前端架构设计与开发,以及面向互联网应用的数据存储和测试技术。主要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和软件研发主管。

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和软件产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能够在各行业信息化领域从事软件的建模、设计、开发、测试、管理、服务、研究等工作,具有良好工程意识、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建模与设计、软件测试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Web开发基础、Java Web 应用开发。在方向特色课程方面,企业应用开发方向课程有:框架编程技术、移动设备软件开发、云计算与微服务;互联网应用开发方向课程有:互联网应用测试、互联网数据存储、前端技术架构。

就业方向: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软件建模、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能在配有信息技术部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或信息咨询、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管理和服务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历层次:本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概况: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领域高度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专业,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工科专业。该专业是以大数据为研究对象,以从数据中获取知识与智慧为主要目的,以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及专业领域知识为理论基础,以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挖掘及可视化等为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该专业自大三开始,学生入驻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烟台),依托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拓展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该专业以培养学生数据思维、数据价值发现能力为指导思想,面大数据产业发展对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面向数据应用的数学、应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应用领域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大数据复杂工程问题分析处理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大数据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运用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挖掘、展示应用专业技术,从事相关应用领域内大数据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工作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数据科学的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采集与集成技术、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Spark原理与应用、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Java Web应用开发、应用统计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构、工业、互联网、教育等领域从事大数据研究、管理、应用开发等工作,毕业五年后能够成为大数据架构师、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挖掘工程师或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等。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人工智能专业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历层次:本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概况:人工智能专业是战略新兴专业,采用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的创新育人模式,设置多学科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融会贯通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够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问题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相关知识,系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运用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设计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并能从事相关应用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素养,对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及相关行业发展有深刻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人工智能与土木建筑、城市规划等专业方向知识交叉和应用的能力,并能解决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成为具有创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且具备一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人工智能概论与伦理,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基础,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最优化方法,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字图像处理,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计算机视觉,计算机网络,自然语言处理,多媒体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专题,人工智能安全,智能建筑与城市计算,智能化建筑概论。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中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部署和应用等工作;可以在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等从事人工智能教育、管理、咨询等工作;未来能够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并有潜力成长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或企业家。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攻读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计算机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简版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是山东省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是教育部和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本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目前设有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两个培养方向。计算机系统及应用方向培养具备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构建和应用计算机系统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统一,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技术及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课程与关键技术,培养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及网络应用软件研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金融、电信等部门和系统集成公司、软件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各项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近学科领域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计算机系统及应用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诸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消费电子等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相关领域的开发、设计、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工作;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毕业生可从事网络工程的设计与实施、网络安全系统设计及应用研发、网络安全保障、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等相关技术与管理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是山东省一流专业,重点培养适应社会和软件产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能够在各行业信息化领域从事软件的建模、设计、开发、测试、管理、服务、研究等工作,具有良好工程意识、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设有两个培养方向。企业应用开发方向侧重于企业级应用软件的系统架构设计与开发,以及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软件设计与开发。互联网应用开发方向侧重于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前端架构设计与开发,以及面向互联网应用的数据存储和测试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和软件研发主管。毕业生主要就业对象为配有信息技术部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或信息咨询、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企业,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领域高度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专业,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工科专业,以培养学生数据思维、数据价值发现能力为指导思想,面向大数据产业发展对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面向数据应用的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应用领域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大数据复杂工程问题分析处理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大数据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运用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挖掘、展示与应用等专业技术,从事相关应用领域内大数据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自大三开始入驻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烟台),依托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拓展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构、工业、互联网、教育等领域从事大数据研究、管理、应用开发等工作,毕业五年后能够成为大数据架构师、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挖掘工程师或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等。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人工智能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工智能属于战略新兴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相关知识,系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运用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设计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并能从事相关应用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素养,对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及相关行业发展有深刻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人工智能与土木建筑、城市规划等专业方向知识交叉和应用的能力,并能解决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成为具有创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且具备一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中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部署和应用等工作;可以在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等行业从事人工智能咨询、管理、教育等工作。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攻读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计算机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