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和工程建造的交叉学科研究,联系方式:yudehu@sdjzu.edu.cn
于德湖,山东建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砌体结构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济南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计划及企业委托技术攻关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完成科技成果鉴定20余项,申请授权专利20项,主编山东省规范1部,出版专著3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奖一等奖1项,参与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
拟招博士的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和工程建造的交叉学科研究
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设备专项:寒区工程地质环境开放系统多场耦合作用试验装备,41627801,110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带可更换阻尼夹层的半通缝连梁抗震性能研究,51478231,82万。
(3)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绿色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应用,2021CXGC011204,3000万。
(4)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项目:基于数字流域的水生态时空大数据平台系统建设及应用,2019GGX101013,20万。
教学和科研获奖情况
(1)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德智相融、四链联动、全面发展的土木类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22年3月,排名4。
(2)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基于性态设计的结构振动控制理论、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2018年3月,排名5。
(3)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过程、递进式”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8年1月,排名1。
(4)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混凝土工程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1年1月,排名3。
(5)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岩土工程结合临海复杂地质条件地下工程工艺研究,2009年1月,排名4。
(6)青岛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绿色装配式建筑新体系及高效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2020年9月,排名2。
(7)青岛市科学技术二等奖,间歇式、后浇式膨胀加强带在超长结构中的应用研究,2014年2月,排名3。
(8)青岛市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岩体基坑地下室抗浮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13年1月,排名4。
(9)青岛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复杂地质条件地下工程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9年3月,排名4。
出版著作
(1)大数据与城市治理—以青岛市市北区为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2)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与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3)CRB600H高延性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规程,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4)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规范,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
代表性论文
(1)盖彤彤, 于德湖(通讯), 毛鲁宁, 郁有升. 圆管支撑钢板仓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 21(1): 275-282. (中文核心)
(2)盖彤彤, 于德湖(通讯), 孙宝娣, 杨淑娟. BIM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研究进展. 建筑科学, 2020, 36(6): 119-126. (中文核心)
(3)王培, 于德湖, 杨伟松. FRP约束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进展. 混凝土, 2021, (1): 47-50+56. (中文核心)
(4)Sun Baodi, Tang Jingchao, Yu Dehu(通讯), Song Zhiwen.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water-land resources for the Daguhe River Basin, China. PloS ONE, 2021, 16(9): e0257123. (SCI收录, IF=3.240)
(5)盖彤彤, 曾森, 于德湖(通讯), 杨淑娟, 孙宝娣. 索力振动法测量神经网络赋泛研究.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1, 53(4): 118-127. (EI收录)
(6)Xu Weixiao, Yang Weisong, Yu Dehu. A real-time prediction model for macroseismic intensity in China. Journal of Seismology, 2021, 25(3):1-19. (SCI收录, IF=1.489)
(7)Sun Baodi, Tang Jingchao, Yu Dehu, Song Zhiwen, Wang Penggang.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A PSR analysis combining AHP and FCE methods for the Jiaozhou Bay, China.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019, 168: 41-50. (SCI收录, IF=2.595).
(8)Xu Weixiao, Wang Changli, Yang Weisong, Yu Dehu, Zhang Jigang. Macroseismic intensity attenuation in 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Seismology, 2021, 25(2): 711–731. (SCI收录, IF=1.489)
(9)Ning Ning, Zhongguo John Ma, Zhang Pengpeng, Yu Dehu, Wang Jianlang. Influence of masonry infills on seismic response of RC frames under low frequency cyclic load.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9, 183: 70-82. (SCI收录, IF=3.548)
(10)许卫晓, 程扬, 杨伟松, 鞠佳昌, 于德湖. RC框架-抗震墙并联结构体系拟静力试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1, 51(1): 268-277. (EI收录)
代表性发明专利
(1)于德湖, 杨淑娟, 岳乃华, 许卫晓. 基于BIM与二维码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全过程模拟方法, 2021- 6-9, 中国, 202110643672.4
(2)于德湖, 苏本谦, 孙宝娣. 基于BIM+GIS的水工结构管理系统及方法, 2020-10-26, 中国, 202011152 427.5
(3)于德湖, 王金刚, 杨卫东, 谭晖, 周东明, 赵传凯, 姜培刚, 王金龙, 郁有升, 张春巍. 一种基于BIM智能装配式节点构造与建造的自动化系统, 2018-8-9, 中国, 201810902170.7
(4)于德湖, 刘敬疆, 任志旭, 吴锋, 岳乃华, 孙慧. 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2018-8-17, 中国, ZL 2018 2 1322575.5
(5)杨淑娟, 于德湖, 岳乃华, 许卫晓.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 2021-6-9, 中国, 2021106 44768.2
(6)盖彤彤, 曾森, 于德湖.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桥梁索力振动法多参数识别方法, 2020-11-4, 中国, 2 02011494517.2
(7)郁有升, 杨文秀, 于德湖, 杨淑娟. 一种框架梁与集成房屋骨架梁的连接方式及连接节点的确定方 法, 2019-11-29, 中国, 201911199953.4
(8)杨伟松, 陶柱, 许卫晓, 于德湖, 张纪刚, 宁宁. 一种全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2019-3-22, 中国, 201910220976.2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砌体结构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济南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
初审:田智康
审核:李晓峰
终审:王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