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陈仪香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何星星副教授分别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陈仪香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何星星副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做了两场关于人工智能逻辑方面的学术报告。作为人工智能新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系列学术活动之一,该报告会线上线下同步举办,由我院邹丽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陈仪香教授在 “人工智能逻辑模型”的学术报告中从人工智能简史、人工智能逻辑过去、人工智能逻辑现在、人工智能逻辑未来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他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人工智能逻辑的基本模型以及应用,包括基于逻辑的计算描述语言、基于逻辑的计算规范语言、逻辑与计算融合一体的 Hoare 逻辑系统、以及面向医疗的时态类组逻辑和面向神经网络的统一逻辑。
何星星副教授的报告为“面向可信性验证的逻辑与学习融合理论方法”,他从“基于自动定理证明的可信性验证”、“基于逻辑推理规则的自动定理证明”、“基于图神经网络与逻辑推理融合的前提选择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他简要地讲述了逻辑的发展历程,之后重点介绍了逻辑公式自动推理、推理规则、矛盾体、命题逻辑等相关知识,并讲述了如何实现从逻辑公式转变为有向图、实数向量从而实现分类的过程。最后给出这一方向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趋势。
报告会上陈仪香教授、何星星副教授回答了大家的疑问,并与大家就人工智能逻辑的内涵与应用、逻辑与推理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此次报告会使师生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我院研究团队与国内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


附报告专家信息
陈仪香,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1995年获首届江苏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称号,1999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曾任上海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教育部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智能系统的可信基础研究工作:建立了具有时空一致性的智能系统规范语言STeC及其混成时钟逻辑系统,设计了智能系统的软硬件优化设计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多维属性的软件可信度量评估方法和增强规范,为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承担 973、863研究项目、国家基金委以及国防基础重点研究基础项目10余项。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12)、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20)、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2)、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2022)。出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1部,国家科学技术出版基金研究成果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现担任中国系统科学学会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张江物联网协会副会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逻辑专委会(筹)执行主任。
何星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于2005年和2008年在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12年在西南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至今在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执教。2018年至2019年期间在英国Ulster大学计算系学术访问。在INS, FS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第十二届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年会、FLINS2014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担任逻辑学会非经典逻辑与计算专委会、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委员,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基础专委会通讯委员;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Session Chair。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西南交通大学“理科培育”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和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3项。
初审:邹 丽
审核:李晓峰
终审:王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