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1998年成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院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术型)、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方向)(专业型)硕士点。自2014年开始,软件工程专业与慧与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原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开展专业共建,设有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两个方向。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9人,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3人,硕士生导师19人,博士40人,1人获批泰山学者专家。近年来,学院坚持引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延揽优秀学者和高水平博士,支持和鼓励教师出国访学和进修,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

 

 

一、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

学院设三个行政单位,七个教学及实验单位。


                                        


2、专业设置:

学院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术型)、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方向)(专业型)硕士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和山东省两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向包括物联网、大数据;

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包括:网络规划设计、Web前端技术;

软件工程自2014年开始与HP合作办学,分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两个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位点依托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2006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开始招生,2008年获批校级“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培育近百名优秀硕士研究生。

该学科目前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大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城市计算中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大数据处理技术,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智能信息检索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等。

网络系统与安全。研究城市计算中网络、系统和安全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协议测试及协议工程,网络服务质量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性能分析与网络仿真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无线自组织网络及协同计算技术及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面向网络的嵌入式系统、云计算系统等。

智能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生物计算等人工智能理论解决城市运行深度知识挖掘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生物计算,计算机视觉和理解,数据可视化,智能计算的高性能系统结构等。

3、人才培养

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与企业合作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

“计算机技术”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软件工程专业为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验区为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16门校级精品课程;

“软件理论及应用”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2个校级教学团队;

学院与企业合作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4、实验室建设

学院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60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3456平方米。设有计算机原理、嵌入式系统、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集成、多媒体技术等9个功能实验室和2个研究与创新实验室。

学院云计算数据中心投入82万元,主要有戴尔PowerEdgeR830服务器4台,戴尔PowerEdgeR730服务器1台,浪潮英信NP3020M3服务器3台,戴尔Dell Storage SCV200磁盘阵列1台等套高性能计算机,面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可进行虚拟化、集群管理、分布式计算、WEB服务和大数据处理,可为大数据、机器学习等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实验条件。

      

计算中心担负全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任务,于2018年初完成了一期改造。现有服务器机房1个,终端机房11个,共有上机机位1000余个,具有良好稳定的全千兆局域网网络环境,千兆到桌面,并且通过光纤与校园网连通,所有实验用微机都能通过学校网络中心访问Internet;有相对完善的安全防控系统,云计算机房使用稳定。采取人机结合的管理方式,可以满足计算机网络考试和网络阅卷的相关要求。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99人,专任教师71人;教授14人,副教授33人;硕士生导师19人;40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3人获得国外高校的博士学位),7人博士在读,6名博士后;23人次具有国内外访学经历(其中17人次具有国外访学经历);校级教学名师2人,1人获批泰山学者专家。

学院坚持引培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延揽优秀学者和高水平博士,支持和鼓励教师出国访学和进修,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

                     


三、学科建设与科研

学院现已确立了“面向智慧城市的数据驱动智能”学科建设方向,持续加强与城乡规划、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城市计算相关领域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学院是山东省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智能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核心成员。近五年,学院教师完成纵向和横向课题80余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

重视与土木建筑、城乡规划、交通运输等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 经过多年积累,本学位点在城市计算相关领域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在平台建设方面,计算机学院是山东省智能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的联合建设单位,也是山东省智慧城市研究院(筹)三个核心成员之一。

城市计算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的重点方向。目前,城市计算方向已经形成了城市大数据、网络系统与安全、智能计算理论及应用等三个学术团队和研究生培养方向,取得了初步成果。学院的云计算中心可提供256核、1TB内存、60TB存储的计算资源,可以满足城市计算方向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求。


四、学生工作

近年来,学生在“中国软件杯”软件设计大赛、ACM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在2019年的十七届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我院获一等奖数量全省第一,获奖总数全省第三,报名团队121支总数全省第二、600余人参与。学院目前有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教育部立项。2017年学生工作室编著的《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9本丛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9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品牌“E路同行”创客空间获批济南市泉城计划众创空间立项。

平均每年有10%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有多位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985和211院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学院坚持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强、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山东省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山东省特色品牌专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学校前列,学院连年被学校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王蜜、网络工程专业何伟两位同学分获第八届、第十届“齐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大批毕业生进入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北京中讯、大连华信、NEC、浪潮集团、山东中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多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学院学生屡获佳绩。2020年“E路同行”创客空间获批济南市专项支持100万元。支持10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山东省软件设计大赛等,共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30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山东省银奖。

学院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院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就业率、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学院连续四年荣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初审:杜向华

审核:李晓峰

终审:王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