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专业学习视野,推动课程思政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6月11日上午,建筑城规学院高宜生教授、团委辅导员芦雨、管一萌、张路佳带领2021级全体建筑学专业本科生赴府学文庙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保护和文化活动,着重强调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由南至北,师生一行依次游览了影壁、南门、棂星门、中规中矩亭、大小泮池、屏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及尊经阁。高宜生教授从文庙古建筑格局变迁、功能延续与保护、设计形制、材料运用、构造细部等方面为同学们作了精彩生动地讲授,并针对学生日常学习中存在的辨析问题,例如宋《营造法式》中分槽形式、老角梁与子角梁、三架梁与五架梁、搏风、门簪构造等,一一厘清相关概念。深入浅出地讲解,不仅将同学们在课堂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在府学文庙中实际看到的古建营造法式相结合,更让大家深入地体会到中国古代匠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的同时,高宜生教授强调,保护是为了传承,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努力成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通过此次宝贵的研学机会,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实践育人成效,使同学们真正做到了走出学校、实地感受、切身感悟、提高认知,在与历史建筑的对话中,了解到古代工匠和建筑大师对本领域的专注与信仰坚守,深刻领悟到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济南府学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重建于明洪武二年,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曾历经元末倾塌,清代多次修整,如今延续了明朝规模与建筑布局。自2010年试开放以来,府学文庙逐渐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场所。
审稿:刘在学
编审:何文玲
终审:张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