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动态 首页 > 建大动态 > 正文

山东建筑大学成功举办2025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论坛
作者:刘泽宇   发布日期:2025-04-24   信息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

随着国家“双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的推进,山东迎来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为交流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围绕先进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土木工程智能监测与运维、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等议题,山东建筑大学于2025年4月19-20日主办了“2025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论坛”,旨在加强土木工程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助力可持续发展,论坛由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烟台)共同承办。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闫凯向各位专家学者、长期关心我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欢迎,他指出在国家“双碳”和“黄河”战略背景下,希望通过论坛讨论、合作交流助力山东省由“土建大省”向“土建强省”转型升级。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中交公规院、山东建筑大学、烟台大学、南通理工学院等高校、企业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共同探索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烟台大学王震宇教授深入探讨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海洋土木工程中的创新应用,重点介绍了FRP-海水海砂混凝土组合结构在跨海桥梁、深水码头等场景中的抗腐蚀性能优化方案,并通过多尺度数值模型揭示了其在海洋极端环境下的耐久性演变规律。

大连理工大学韩宝国教授指出本征自感知混凝土的出现为发展“数智化”基础设施进而实现其原位监测奠定了材料基础,报告系统介绍了本征自感知混凝土的组成与制备、测试与表征、性能与调控、机理与模型,分析了其在智能基础设施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现今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策略。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兰春光正高级工程师系统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全寿命健康管理的前沿技术,指出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将越来越依赖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并根据自身从业经验从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工具、应用和案例等方面阐述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实施目的、方法和效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钟晶教授提出氧化石墨烯涂层技术,实现了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利用该技术,在混凝土中构建了三维导电网络,极大提高了传感器的电导率和压阻性能,并介绍了如何将界面纳米工程策略推广至混凝土其他性能和功能提升的相关探索。

“2025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为推动山东省土木工程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审稿:范    倩

编审:李嘉麒

终审:张之稳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山东建筑大学

传真:0531-86367011
邮编:250101
鲁 ICP备 06022497号-1

Copyright©2021 山东建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