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稀土先进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简称稀土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省在稀土先进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稀土中心不仅依托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深厚学术基础,更汇聚了以张军院士为首的顶尖科研团队,致力于解决我国在稀土材料应用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推动稀土功能材料从基础研究向产业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1.1 稀土中心定位:作为山东省首个专注于稀土先进功能材料可持续交叉学科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工程研究中心,填补了省内在这一领域研究与应用之间的空白,旨在成为推动稀土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1.2 稀土中心使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航空航天、核电、通讯电子、医疗装备、运载与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海洋装备等关键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工程化应用,减少对进口材料的依赖,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1.3 稀土中心研究方向:将围绕稀土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性能优化、工程化应用及产业化推广等方向展开深入研究,特别是在热端部件、耐蚀部件、热管理材料、交叉领域新材料、精密合金及材料基因组计算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1.4 稀土中心目标:打造成为我省稀土战略新材料技术的策源地和创新生态的构建者,通过共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成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发平台,推动我国稀土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5 稀土中心组织架构:下设稀土金属材料、稀土非金属材料、稀土复合抗菌材料、稀土非晶材料、稀土螺旋碳纳米材料、稀土超能界面材料等多个研究所,各研究所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稀土先进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
1.6 稀土中心运行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同时,建立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资源,共同推动稀土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稀土先进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稀土材料的新领域、新技术和新应用,为国防军工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材料支撑,推动我国稀土战略新材料产业迈向世界前列。
二、中心负责人及研究领域
1. 中心主任:张军院士
张军院士作为山东建筑大学稀土先进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基于稀土应用技术的新一代特种合金材料的研发,完成了近三百个品种技术升级和行业引领的工艺创新,先后完成我国多项重大、关键、核心工程的基础材料研制并应用于关键零部件,为我国国防及高端装备制造用特种材料的升级和国产化做出重要贡献,实现了该领域多项国内自主创新、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特种合金材料分级设计体系,推动了稀土与高端金属功能材料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他的职业生涯和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在高端材料科技领域的深厚实力和不懈追求。张军院士荣获多项国内外荣誉,包括国际洪堡奖、中直企业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辽宁省市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等,其科研成果和贡献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研究领域:“稀土耐热合金材料的设计和应用”、“低膨胀可阀合金电子封装材料”、“稀土特殊钢及制备技术”、“稀土特种合金材料及制备技术”、“稀土碳基材料及制备技术”、“稀土超能界面材料及制备技术”等领域。
2. 副主任:李信培
男,1955年4月出生,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2005年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4项,荣获各类论文奖56。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省、市重大(重点)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工程4项。组织并主持山东省“泰山论坛”3次,其中1次作主旨报告。现任山东建筑大学高端装备材料可靠性研究院副院长(特聘)、兼任山东省科普产业促进会会长、山东省工程师协会驻会副会长(法人代表)。联系方式:1687081268@qq.com。
主要研究领域:
(1)地球物理勘探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应用;
(2)校企融合模式研究与推广应用。
3.副主任:张元彬
1970年7月生,中共党员,材料加工专业,教授,博士(博士后),国际焊接工程师。参与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及企业合作课题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第3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位)、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山东省机械工业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编写教材、书籍10册,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SCI、EI收录50余篇。联系方式:12251@sdjzu.edu.cn 。
主要研究方向:焊接冶金及焊接工艺,材料表面改性,电弧增材制造。
4. 中心办公室主任:陈婷婷
1988.12,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讲师,硕士导师。一作发表SCI/EI检索论文4篇,中文核心若干,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参与完成多项省部级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暖通空调系统智慧运维、数字孪生平台、智慧供热等。
5. 稀土金属材料所所长:徐勇
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博士期间师从陈国良院士从事材料学理论和应用性研究。北京科技大学林均品教授(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团队成员,在材料计算和合金智能化设计领域从事研发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主要研究工作涵盖以下方面:博士期间,通过研究原子局域结构演变特性,探索非晶态合金的纳米晶化工艺和动力学特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PRL、ACTA等期刊上。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材料相变、组织结构性能关联性和材料计算(热力学、分子动力学、第一性原理、相场)等方面的理论探索,以进行合金材料的成分选择、组织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研究。目前,专注于材料计算模拟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合金平衡/非平衡相图的预测与构建、材料性能的预测与优化设计,以及材料亚稳相图的构建与工艺优化等研究,并应用材料基因组理念通过数据驱动下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合金设计和工艺制定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拥有多项自主研发和自主产权的新材料计算设计方面的热力学数据库和计算软件,以及完善的非平衡(亚稳)相图测定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探索非平衡状态下合金相变路径与生产工艺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并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指导。
目前取得的学术成就主要包括:发表60多篇科研论文,其中40多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获得40多项国家专利授权,其中20多项为国家发明专利。出版6部著作,其中包括2部专著。主持10多项纵横向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超过300万。
三、成果
近些年,团队完成了260多个牌号品种的研发和技术升级,研发的多项产品如稀土定膨胀封结合金、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软磁合金、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带材、某关键元件用弹性合金丝材、特种合金焊接材料、核电用高温合金板材、节钴型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坡莫合金、高端电热合金带材、稀土耐磨合金材料、稀土高强合金棒材、高丰度镧铈钇稀土特种镍基合金材料的制备和产业化、民航用易碎塔稀土铝合金国产化项目等,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相关行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望未来,张军院士将继续带领山东建筑大学稀土先进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团队深耕稀土及特种合金材料领域,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突破,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材料支撑。同时,他也将继续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方法,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晓颜
电 话:13370569217
邮 箱:1399855398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