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焊接技术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主要从事焊接技术与工程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分为“焊接结构焊接工艺设计”、“焊接结构失效分析”、“堆焊及表面工程”、“材料焊接性及焊接材料”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所支撑的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山东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在钢结构焊接生产、压力容器制造、化工设备安装及防腐研究、建筑机械设备失效分析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研究所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高温差式扫描量热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系统、盐雾试验箱、先进的AMD8路计算机及分子模拟软件系统、电极电位测试仪等腐蚀检测仪器等大型精密仪器以及配套齐全的专业实验设备。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发明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机械工业科研成果奖等奖励,获授权国家专利27项(其中16项发明专利)。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150余篇(其中有80余篇被SCI、EI收录)。研究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同时积极开展与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具备承接国家、省市各级研究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的良好软件和硬件条件。
二、人员及研究领域
序号 |
姓名 |
研究领域 |
备注 |
1 |
霍玉双 |
焊接结构生产及自动控制、焊接工艺制定、焊接热过程数值计算 |
所长 |
2 |
张元彬 |
焊接冶金、焊接工艺、材料表面改性 |
|
3 |
刘鹏 |
焊接冶金、搅拌摩擦焊工艺及接头性能 |
|
4 |
孙俊华 |
焊接工艺、焊接热过程数值计算 |
|
5 |
史传伟 |
焊接冶金、焊接材料 |
|
三、近期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专利获奖、合作交流情况
近期承担项目:
纵向课题
(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青)、ZR2016JL017、基于高温-低周疲劳的铝合金FSW接头微观结构-缺陷演变与裂纹萌生-扩展相关性基础研究,2016/11-2019/11,30万元,结题。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5240、基于FSP多场耦合的高强铝合金焊缝表面超细晶化控制及腐蚀行为研究,2014/01-2016/12,26万元,结题。
(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1911160229、超声振动辅助受控脉冲穿孔等离子弧焊接传热及流体动力学研究, 2021/01-2023/12,10万元,在研。
(4)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受控脉冲穿孔PAW焊接焊缝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202014/01-2015/12,2万元,结题。
(5) 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等离子弧焊接穿孔过程的力学行为分析,2012/1-2013/12 2万元,结题。
(6) 广东省现代焊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等离子-MIG复合焊接瞬态热场与流场的数值模拟,202014/01-2015/12, 5万元,结题。
(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6EEB31、受控磁场作用下的双丝间接电弧行为研究,2016/11-2018/11,7万元,结题。
(8) 基于校企联合的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研究,2015/1-2016/12,结题
横向课题
(1) 数控加工设备床身焊缝质量改进,2020/01-2020/08, 35万元,结题。
(2) 装载机关键零部件断裂失效技术研究,2013/7-2015/7,20万元,结题。
(3) 浮式平台复杂结构模拟件焊接及性能检测,2019/12-2020/04,9.3万元,结题。
(4) 平台用钢焊接及物相分析,2019/12-2020/02,2万元,结题。
(5) 航空防护涂层试验件工艺优化,2020/12-2021/6,7万元,在研。
发表论文、专利获奖
(1) Peng Liu*, Huaixue Li, Jiaying Hu, Siyu Sun, Yuanbin Zhang.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7075 Al alloys fabricated by SLM.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0, 60: 578-585. (SCI收录)
(2) Jia-ying Hu, Peng Liu*, Si-yu Sun, Yan-hua Zhao, Yuan-bin Zhang, Yu-shuang Huo. Relation between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7075 Al alloy fabricated by SLM. Vacuum, 2020, 177: 109404. (SCI收录)
(3) Peng Liu*, Jiaying Hu, Siyu Sun, Keyun Feng, Yuanbin Zhang, Meiqing Cao.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Inconel 718 alloys fabricat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under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19, 39: 226-232. (SCI收录)
(4) Siyu Sun, Peng Liu*, Jiaying Hu, Chang Hong, Xue Qiao, Siyu Liu, Ruiyun Zhang, Chengge Wu. Effect of solid solution plus double aging on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7075 Al alloys fabricat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 2019, 114: 158-163. (SCI收录)
(5) Peng Liu*, Siyu Sun, Jiaying Hu. Effect of laser shock peen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in the surface of weld nugget zone and heat-affected zone of FSW joints of 7050 Al alloy. 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 2019, 112: 1-7. (SCI收录)
(6) Peng Liu*, Siyu Sun, Shubo Xu, Yang Li, Guogcheng Re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in the weld surface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7050-T7451 aluminium alloys by laser shock peening. Vacuum, 2018, 152: 25-29. (SCI收录)
(7) Ke-yun Feng, Peng Liu*, Huai-xue Li, Si-yu Sun, Shu-bo Xu, Jia-ning Li.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of Inconel 718 alloys fabricated by SLM under 1050°C solid solution + double ageing. Vacuum, 2017, 145: 112-115. (SCI收录)
(8) Peng Liu*, Ge-ming Zhang, T. Zhai, Ke-yun Feng. Effect of treatment in weld surface on fatigue and fracture behavior of titanium alloys welded joints by vacuum electron beam welding. Vacuum, 2017, 141: 176-180. (SCI收录)
(9) Peng Liu*, Keyun Feng, Geming Zhang. A novel study on laser lap welding of refractory alloy 50Mo-50Re of small-scale thin sheet. Vacuum, 2017, 136: 10-13 (SCI收录)
(10) Peng Liu*, Yang Li, Ge-ming Zhang, Ke-yun Feng. Relation between thermal effect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aluminium matrix surface composite adding Al-based amorphous fabricated by FSP. Vacuum, 2016, 131: 65-68 (SCI收录)
(11) Peng Liu*, Qing-yu Shi. Formation and analysis of amorphous and nanocrystalline phases in Al-Cu-Mg alloy under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Philosophical Magazine Letters, 2015, 95 (6): 312-318. (SCI收录)
(12) 刘鹏*, 李士凯, 张元彬, 刘燕. 非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腐蚀性能. 材料工程, 2015, 43 (3): 67-71(EI收录)
(13) Shi Chuanwei,Zou Yong,Zou Zengda,et al.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 of Twin-wire Indirect Arc Welding[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5, 28 (1):123-131.
(14) 史传伟,邹勇,邹增大,等.双丝夹角对双丝间接电弧特性的影响[J]. 焊接学报,2015, 36 (2) :59-62.
(15) Sun Junhua, Hu Qingxian. Numerical analysis of keyhole establishment time in keyhole plasma arc welding. China Welding, 2015, 24(1):68-73.(EI收录)
专利:
(1) 刘 鹏,孙思宇,徐淑波,任国成,孙星. 一种钼铼合金箔材的高频感应加热钎焊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810075010.X
(2) 刘鹏,孙思宇,徐淑波,孙星,李嘉宁.用于高空飞行器自动灭火装置保护阀高频感应钎焊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810010866.9
(3) 刘 鹏,孙思宇,霍玉双,史传伟,徐淑波,孙星,任国成. 一种钼铼合金箔材微束等离子弧焊接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711437708.3
(4) 刘鹏,罗辉,徐淑波,李嘉宁,霍玉双,史传伟,张格铭,冯可云.一种Mo-Re合金薄片的激光搭接连接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610704744.0
(5) 刘 鹏,杨刘波,肖康. 一种基于扩散连接的微型高温氧传感器.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2020246304.7.
(6) 史传伟,闫东方,郝联君,刘涵飞. 一种磁控双丝间接电弧焊枪头. 专利号:CN212329973U
(7)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丝材电弧增材制造精度及成形效率的方法(201711112329.7),2020.4.21。
(8)发明专利:一种实现丝材电弧熔铸增材制造的装置(201711112326.3),2020.4.21。
(9)发明专利:一种氩弧堆焊FeCrC铁基粉末合金及其制备工艺(201210338726.7),2015.8.26。
(10) 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焊接水冷装置(201721475037.5),2018.7.17。
(11) 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焊接平台(201802535595.4),2018.11.13。
(12) 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热丝TIG焊接的焊丝加热装置(201821072170.0),2019.4.2。
(13) 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TIG焊直壁增材制造的新型焊枪(201821072186.1),2019.4.2。
(14)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MIG焊直壁增材制造的新型焊枪喷头(201821072178.7),2019.4.2。
(15) 实用新型:一种TIG电弧增材制造移动平台夹具(201920172549.2),2020.7.7。
获奖:
(1)刘鹏,李阳,张元彬. 基于先进加工方法的高强轻合金表面改性及其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三等奖,山东省教育厅, 2016.12.
(2)史清宇,吴爱萍,鄢东洋,赵玥,孙凯,李红克,刘鹏,王伟. 搅拌摩擦焊接与加工关键力学及冶金问题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2014. 01.
(3)吴克彦,刘鹏,侯志林,曹雪燕. 一种GIS/GIL壳体搅拌摩擦焊及焊缝跟踪强化方法. 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奖, 一等奖),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2020. 09.
主要研究方向:焊接结构焊接工艺设计、焊接结构失效分析、堆焊及表面工程、材料焊接性及焊接材料
四、研究所人员简介
霍玉双
简介:女,1973年2月生,山东济南人。2010年12月获得山东大学工学博士。1999年4月参加工作以来,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紧跟党的号召,以教学为己任,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有了质的飞跃,多次获得学校、学院的教学奖励。主持承担省部级项目两项,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第三位),发明专利4项,获得省级奖项6项,校级奖项3项,主持承担多项横向课题项目,到校经费近80万元。近年来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被SCI、EI收录6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专业创新比赛,获得3项三等奖。先后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指导教师,学生就业工作优秀指导教师、三八红旗手,“教书育人楷模”等光荣称号。
张元彬
简介:男,1970年7月生,中共党员,材料加工专业,教授,博士(博士后),国际焊接工程师。
主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本科),焊接冶金学(本科),现代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研究生),焊接物理冶金(研究生)。
研究领域:焊接冶金、焊接工艺、材料表面改性。
主要成果: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第3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位,第7位)、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首位)、山东省机械工业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首位);编写教材、书籍10册,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SCI、EI收录40余篇。
联系方式:Tel: 13854112137,E-mail: 12251@sdjzu.edu.cn,
刘鹏
简介:男,979年2月生,山东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高强金属材料特种焊接、加工及理论研究(钛合金高能束连接、镍基合金和铝合金激光增材制造、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核电耐热钢熔焊等)。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高铁及汽车车体制造、航空发动机及飞行器结构制造、电力输变电设备及核电耐热附件制造等领域。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及山东省省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基金);参与完成国家863子课题(No. 2006AA04Z1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其中被SCI收录7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3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孙俊华
简介:男,工学博士,山东建筑大学,讲师。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焊接方法等离子弧焊接、等离子-MIG复合焊接热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以及常规焊接过程工艺优化及过程控制研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服务于焊接相关领域焊接质量及产能的提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0936003)一项。主持完成纵向科研项目两项,横向科研项目一项,在研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第一作者发表SCI、EI学术论文多篇,授权发明专利两项。
史传伟
简介:史传伟,1983年6月生,山东大学博士、山东建筑大学讲师。多年来主要从事焊接工艺的制定及其模拟、焊接材料的制作及其低成本化。主持完成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被SCI收录7篇;授权专利1件。
五、所长联系方式
霍玉双 159696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