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导师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张惠青 设计学导师

信息来源: 教学科研办作者: 王志远审核人: 倪文豪 发布日期: 2016年02月09日 10:36浏览次数:

导师姓名

张惠青

undefined

性别

出生年月

1977 05月

职称

教授

毕业院校、专业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博士后

所在学院(部门)

及职务

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环艺)教研室

学科专业

设计学、艺术硕士

研究方向

广义有机建筑跨学科研究体系(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可持续能源景观与景观美学、自创生空间论与建筑空间美学)

联系方式

                    huiqingzhang2021@qq.com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

简介

 

张惠青,教授,工学博士,文学博士后。1994年9月至1999年6月,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学士学位,专业为建筑学;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山东大学土建水利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刘丛红教授),专业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15年2月至2018年5 月,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曾繁仁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

一、主要学术论文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11篇,建筑学学科评估A类期刊论文3篇。在学术影响力方面: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美学》全文转载;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研究文摘》要点摘编;3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主要论文如下:

1.《混沌互渗:走向主体性生产的生态美学——论加塔利伦理美学范式下的生态智慧思想》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独著(1/1)CSSCI收录;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论生态美学的三个维度——兼论加塔利的“三重生态学”思想》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1期。独著(1/1)CSSCI来源期刊,《新华文摘》2019年第15期论点摘编)。

3.《生态整体的审美何以可能?——贝特森递归认识论下的生态美学思想探微》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独著1/1),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

4.《贝特森生态整体审美论的三个关键词》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独著1/1),CSSCI来源期刊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20年第4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20年第13期论点摘编)。

5.《凝视动物:人类世语境下对“自然”的重构》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6期。独著1/1),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20年第9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研究文摘》2020年04期要点摘编)。

6.《从“ 一” 与“ 多” 论加塔利的生态美学思想 》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独著1/1),CSSCI来源期刊)。

7.《生态美学的情动转向——兼论生态美学的合法性》发表于《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独著(1/1),(CSSCI来源期刊)。

8.《加塔利生态智慧美学何以生成》发表于《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独著(1/1),(CSSCI来源期刊)。

9.《加塔利生态智慧对生态美学的理论贡献》发表于《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独著(1/1),(CSSCI来源期刊)。

10.《人类世生态审美救赎何以可能——以贝特森、加塔利、拉图尔为中心的考察》发表于《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独著(1/1),(CSSCI来源期刊;《新华文摘》2021年第2期论点摘编)。

11.《论自然生态审美的四个契机》发表于《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独著(1/1),(CSSCI来源期刊)。

12.《格拉纳达安达卢西亚纪念博物馆》发表于《世界建筑》2011年第4期,首位(1/3),建筑学学科评估A类期刊)

13.《本色建筑:阿尔伯托·坎坡·巴埃萨的三个作品解读》发表于《新建筑》2012年第2期,首位(1/2);(建筑学学科评估A类期刊)。

14.《重新审视能源,重新定义景观:以LAGI 2012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为例》发表于《新建筑》2014年第1期,独著(1/1),建筑学学科评估A类期刊)

二、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可持续能源景观生态审美设计导论”(项目编号:20FYSB035),国家级,位次:项目负责人(1/1)。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8ZDA024)子项目“生态审美实践与美丽中国建设”,国家级,位次:项目负责人(1/1)

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子项目“西方现代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6ZDA111),国家级,位次:第一参与人(2/9)。

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协同感知的寒冷地区老年设施光热界面设计研究与评价”(项目编号:52078281),国家级,位次:第3参与人(4/10)。

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艺术提出的重要美学问题研究”子项目“艺术参与提出的美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ZD050),国家级,位次:第2参与人(3/10)。

6.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鲁中山区田园综合体生态设计”(项目编号:21CWYJ34),省部级,位次:第2参与人(3/6)。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模拟技术的系统化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178292),国家级,主要参与人。

9.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低碳城市与建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编号:B13011),国家级,主要参与人。

10.山东省文化厅“基于LCA理念的系统化低碳生态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则研究”(项目编号:C348),厅局级,项目负责人。

三、主要获奖情况

1.202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独立作者(1/1),颁奖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2.2021年度第三十五届“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立作者(1/1),颁奖单位:山东省社科联。

3.2021年度获山东建筑大学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

4.指导学生姚子健:“拟态仿生-北京海淀区城市动物栖息地”获2020年“第三届山东高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大赛”二等奖,独立指导老师(1/1),颁奖单位:山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联盟。

5.指导学生张佳乐、常浩然:“一种户外空间互动游憩装置”获2020年“香港当代设计奖”铜奖,第一指导老师(1/2),颁奖单位:香港美术设计协会。

6.指导学生常浩然、张佳乐:“对白——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礼堂改造”获 2021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独立指导老师(1/1),颁奖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7.指导学生张佳乐、沈小楠:“可持续发展的非正式聚落—基于离散设计的自下而上的非正式聚落新建系统”获 2021年“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奖,第一指导老师(1/2),颁奖单位: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

 

 

 

作者:王志远

编审:陈淑飞

终审:倪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