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文化 >> 正文

清华大学汪小我教授、复旦大学赵兴明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1-12-01   点击量:   作者:田智康   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近日,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国际交流合作处主办了“生物信息学学术交流会”,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兴明教授作题为《数据驱动的人脑发育探索》的学术报告,以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汪小我教授作题为《生物分子机器的人工智能设计》的学术报告。

会议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振栋教授主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研究生、留学生共40余人在信息楼XX223会议室、YF311教室远程参加了此次会议。同时,此次学术交流会议还吸引了包括来自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各大高校的教师学者、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100余人。

首先,赵兴明主要介绍了脑科学研究的基石,阐述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正成为理解大脑、阐述脑疾病发生机制和发展类脑智能的关键。随后使用不同尺度的数据,介绍了在脑细胞组成、脑功能调控基因、脑疾病遗传和微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展示了科研团队在跨大脑发育的时空细胞图谱、调节大脑结构,以及功能基因特征方面的工作。

汪小我的报告首先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出发,介绍了基因表达基础、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中基因调控元件新应用。随后报告了基因的编辑与合成等生物技术取得的突破:将细胞作为调控对象,极大地扩展智能控制研究的内涵,将可能对促进代谢工程、分子育种、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最后介绍了 ‘机器学习模型来解析和设计基因调控模块’,将人工智能对抗学习与合成生物实验闭环耦合,采用数据与知识双驱动的策略解析基因转录调控复杂编码模式,从而验证了使用AI设计基因调控模块的可行性,完成从物理-虚拟-物理世界的迭代映射过程。

两位教授的精彩报告展示了生物信息学最新发展的趋势,通过本次报告不仅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研究生纷纷表示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学习,找到了科研探索的新思路,会议在热烈的鼓掌声中圆满结束。

汪小我,博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曾担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并获得国自然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支持。

赵兴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担任IEEE/ACM TCBB和IEEE SMC Magazine等国际期刊的副主编。承担了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曾获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吴文俊自然科学一等奖。

审稿:王少华

编审:何文玲

终审:张之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建筑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