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部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收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直播课

发布日期:2025-04-14   点击量:   作者:王晓华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收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直播课。课程由中央民族大学严庆教授讲授,学院教师代表与2024级研究生共同观看。

在历史溯源上,课程系统梳理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提出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2014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首次被提出,历经思政化、理论化到法治化进程,逐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与教育体系。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多次强调,到写入宪法、高中课程标准等重要文件,其在民族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力量的关键指引。

立足现实实践,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推动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中的强大力量。以青藏铁路建设为例,这条“天路”不仅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全国十九省市对口援建新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扶持,从教育援助到文化交流,全方位推动了新疆地区的发展,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深刻内涵。

在国际视野方面,课程对比了中西方在民族问题处理上的不同理念与实践。通过剖析西方多元文化政策引发的社会撕裂、文化冲突等问题,如英国在实施多元化主义政策后,因宗教群体与主流文化冲突导致的暴力事件,凸显出中国坚持集体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确性与优越性,让观看者清晰认识到这一意识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坚实保障。

此次“开学第一课”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而言,具有深刻的学习价值。教师代表们表示,课程为教学与研究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丰富案例与前沿理论,有助于在今后教学中更精准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与国家观。

2024级研究生们深受启发,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悟。李虹霖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相连,她表示:“我们不仅要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更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调研、宣讲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刘凡从历史故事中汲取力量,感慨道:“昭君出塞、土尔扈特部东归等故事让我明白,中华民族一直是团结一心的整体,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代代相传。”吕少彤结合生活实际谈到:“在校园里,民族风社团让我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魅力,我会在日常交往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理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在学术研究中深化对民族问题的探索,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参与促进民族团结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这场学习活动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激励着她们在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勇担重任、砥砺前行。

审稿:赵林胜

编审:李嘉麒

终审:张之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建筑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