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生科创热情,引导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科技活动,3月27日,机电工程学院线上举办“科创赋能·青春引航”主题讲座,特邀2023届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在读研究生苏富康,分享本科阶段的科创竞赛经历与成长感悟。在校生共计600余人聆听。
科创竞赛:从“零基础”到“省级金奖”的蜕变
苏富康以“在尝试与坚持中寻找突破”为主线,结合自身参赛经历,生动讲述了他从初次组队参赛到斩获“互联网+”省级金奖的奋斗历程。他坦言,初入实验室时“连机械制图软件都操作不熟练”,但通过主动请教导师、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打磨作品,逐渐掌握了系统化科研方法。他特别提到团队在备赛时连续三个月熬夜的经历:“在千百次试错中发现精密加工的核心问题,我深刻体会到‘坚持’二字的力量。三次省级大赛的进阶之路,让我深刻领悟到:创新需要左手握着技术突破的锐度,右手握着工程落地的温度。”此话引发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经验传承:从“单点突破”到“全局思维”的成长
四年创新旅程,从实验室到产业线,苏富康在智能制造的探索中淬炼出独特的创新认知。针对低年级学生普遍关注的“如何平衡学业与竞赛”“如何提升项目竞争力”等问题,苏富康总结出“三步走”策略:一是依托专业课程打牢基础,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工具;二是主动对接导师研究方向,寻找创新切入点;三是注重跨学科协作,“机电融合、软硬结合”才能让作品脱颖而出。他还分享了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的经验,强调“答辩逻辑、用户思维和成果转化潜力”是评委关注的重点。
讲座结束后,在校生纷纷感慨道:“学长的经历让我明白,科研没有捷径,但学院提供的平台和前辈的经验能让我们少走弯路。”
机电工程学院始终将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通过设立“科创导师团”、优化竞赛奖励机制等举措,构建了“课程-实践-竞赛-孵化”全链条育人体系,持续营造“以赛促学、以创促研”的浓厚氛围。
审稿:李俊策
编审:李嘉麒
终审:张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