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10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并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用记忆触摸历史”,建筑城规学院于涓老师指导的《无形的在场:找寻失落的建筑记忆》和《匠心独据——黄河工匠技艺的守护人》两个项目同时入选本次口述历史国际周“年度项目大展”,在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活动现场专场展陈、官网线上展示,8名本科生赴现场参加活动。
《匠心独据——黄河工匠技艺的守护人》针对黄河流域营建工匠的建造技艺以及集体记忆流失的现实困境,运用口述访谈、记忆库建设以及平台传播的创新模式,与沿岸高校、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合作,消弭代际传播障碍、打破区域信息壁垒、建立长效文化传播机制和运营模式,赋能数字遗产,使蕴含在黄河工匠精神中的宝贵文化遗产得以数字化重建和传播。
《无形的在场:找寻失落的建筑记忆》通过分析山东省济南市内已湮建筑的基本情况,掌握并分析区域内的建筑记忆遗产特点,为建筑记忆遗产保护提供经验和思路,将口述史学的“个人记忆库”与“主体性意识觉醒”与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结合,用口述影像记录、再现、阐释已被拆除却承载着集体记忆的建筑空间,并建立档案库和活化平台,将建筑记忆真正延续。
此次会议展示了我院在口述历史领域的项目成果,期间,同学们得以聆听了众多专家的见解,丰富了口述历史的专业知识。下一步各团队将继续以建筑口述史为支点,不断深化题材的深度,发掘记录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建筑口述故事。
自2015年起,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已连续举办九届,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意大利、澳大利亚、南非、伊朗、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蒙古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数千位口述历史同仁的参与,线上线下逾百万人次的互动,已成为中国口述历史界的重要年度活动。

审稿:董欲晓
编审:何文玲
终审:张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