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二十载,赓续初心再出发。9月30日,新校区建设二十周年座谈会在学校博学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学校党委书记陈国前主持。
会议现场播放了新校区建设二十周年专题片,向与会领导、嘉宾全面展现了新校区建设二十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办学成就,深情回顾峥嵘岁月,分享发展喜悦,展望美好未来。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于德湖在致辞中向参加座谈会的学校老领导、老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回顾了新校区建设二十年来值得铭记的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简要介绍了学校在办学规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绩。
于德湖表示,学校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在学校历届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团结拼搏、励精图治下取得的。学校有今天的发展,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得益于广大师生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奋斗,得益于广大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的大力支持。今后,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新机遇、“双一流”大学建设新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六大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内涵、乘势而上,为国家建筑高等教育、建设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校老领导代表、原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綦敦祥同志回忆了新校区在选址、征地、规划等过程中,各方为新校区建设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回忆了学校在面对“如何定位、如何发展”“要不要建设新校区”“怎样建设新校区”等问题时,如何深入细致开展工作,最终在全校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艰辛努力。綦敦祥动情地说,“机遇是一笔战略资源,好机遇胜过一大堆计划。只有抢抓机遇才能超常规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在高校发展中,快人一步,抢得先机,步步主动;慢人一步,亦步亦趋,处处被动,结果就拉大差距。对于改革发展的决策,特别是超前性决策、机遇性决策一定要不争论,认准就干,在实践中逐步统一认识,一个重大的抢抓机遇的超前决策,往往是在意见不一致时决定的,意见一致是在事情成功之后。真理不是越辩越明而是要通过实践来证明。”
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总指挥、学校原党委书记王崇杰教授从“一个目标、两次会议、三大困难、四方支援”四个方面回顾了新校区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他认为,新校区两年的建设时间,在一所大学的发展历史上只不过是瞬间,但它给学校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将是巨大的,也是深远的。他从“学校党委的高瞻远瞩,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全校师生的鼎力相助,同心同德,顾全大局;一线人员的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三个方面概括总结了新校区建设经验。王崇杰表示,新校区的建设是短暂的,但对每一个参与的建设者都是一段刻骨铭心、无法忘怀的经历。他希望,有机会再讲“一封家书”“忠孝难全”等新校区建设的故事,同时也要讲好学校发展的故事。
随后,与会老领导、老同志分别回顾了新校区建设历程,讲述了老一辈建大人不畏困难,齐心协力,锚定中心任务,坚定信心信念,克服种种困难,按期保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奋斗故事,感叹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并对学校建设发展送上美好祝福。
陈国前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此次座谈会既是感谢会,要感谢学校老领导、老同志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是受教育会,在建大老一辈人身上体现出的“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的高尚品质,值得敬佩、铭记、传承;更是动员会,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凝练形成的“抢抓机遇、勇往直前,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建设精神,已经内化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鼓舞斗志,催人奋进。
陈国前指出,新校区的建成,不仅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且为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赢得了先机,为后续实现学校重大发展,乃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奠定了难以替代的、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下一步,学校党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走在前、开新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需要,深入实施“六大工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只争朝夕抢抓机遇,满怀信心迎接挑战,加快推进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不断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校老领导、老同志代表,校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审稿:刘青峰
编审:何文玲
终审:张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