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山东建筑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

发布日期:2021-05-18   点击量:   作者:盛红梅   来源:科研处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肯定《文史哲》创刊70年来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山东建筑大学师生中反响热烈,大家就如何落实回信精神,结合实际畅谈感想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海霞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突出了中国精神、中国气质、中国力量,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深感肩头使命,把回信精神落实到教学科研中,将进一步增强研究的文化自觉;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精读,从易于被中国文化接受的视角诠释马克思主义;加强调研,增加随机访谈,努力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建筑城规学院邓庆坦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及时雨”,尤其在我国再次走到重要历史节点之际,深刻指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目标和功能价值,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界新方向,充分体现了国家在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上的真知灼见。

外国语学院臧学运教授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讲好中国故事”与回信中讲到的“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高度契合的,从“引进”“拿来”到“走出去”,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将教育学生转变研究思路,关注中国经典,传递好中国声音。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范晓雪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激励,也为研究生求实创新,耕耘学术,勇攀知识高峰指明了方向,自己会脚踏实地地做研究,努力扎根学术、增强本领、求索创新,承担起时代新人的青春使命,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和建校65周年。

建筑城规学院2019级研究生周超认为,作为一名城乡规划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该把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聚焦与落实到城市与乡村广大空间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在学术研究中,加强工科理论与文科思维结合,努力实现城市领域科技与人文碰撞。在实践应用中,加强显性物质与隐性文化交融,致力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把握好宝贵的学习时光,始终扎根齐鲁大地,挖掘深层文化底蕴,书写好中国故事与山东篇章!

审稿:张志刚

编审:何文玲

终审:张之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建筑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