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贯彻国家、省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到战“疫”期间抓好毕业生就业保稳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摸实底、用实招,以精准调研为基础、以精心部署为指导、以精确疏导为保障、以精致辅导为推动,通过一系列管用有效的帮扶举措提高毕业生总体认识和就业能力,助力毕业生进一步稳定就业。
闻“令”而动做调研,科学研判有依据
学校深刻认识到,疫情形势必然给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全面了解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影响,开展精准调研,摸清毕业生目前的就业情况。
2月14日,距离原定寒假开学还有16天,学校经过前期精心策划,面向7258名2020届毕业生和256家用人单位开展了“疫情条件下202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调研”。该调研收回毕业生有效问卷7100份,回收率为97.82%,收回用人单位有效问卷233份,回收率为91.02%。调研涉及疫情条件下的就业形势、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已就业毕业生基本情况、高校及毕业生本身对就业的影响、用人单位招聘形势分析、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评价等6个方面43个问题。学校加班加点对调研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形成了3.4万字调研分析报告,并及时发到校领导、就业相关处室负责人、二级学院院长,以及学院具体负责就业的同志手中。通过调研,摸清了全校毕业生就业底数,为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提供了依据。
闻“声”而动做部署,强化落实抓重点
全省稳就业工作电视会议召开后。学校专门召开贯彻落实“全省稳就业工作电视会议”精神推进会,校长、分管副校长分别传达会议精神、部署工作要求,党委书记专门就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要求。
学校强化落实以“责任到人”“动态管理”“重点帮扶”等为代表的重点措施。一是强化“责任到人”,进一步明确了17个学院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专职负责人、帮扶责任人700余名,为每一名毕业生配备帮扶责任人针对性指导和服务,做到“一人一策”,逐一解决毕业生的疑问,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二是强化“动态管理”,对全校毕业生就业动态进行跟踪建档,彻底逐一摸排真实现状,做到信息真实、畅通,学校3月至4月每两周一次、5月每一周一次统计并公布动态;三是强化“重点帮扶”,对属于湖北籍、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子女、在山东省定点医疗机构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子女、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残疾人、少数民族和其他就业困难类型的384名毕业生专门建立档案和电子台账,设立就业帮扶人,做到“一生一策”“一生一档”“一生一卡”。通过三个“强化”,进一步浓厚了学校齐抓共管的就业氛围。
闻“压”而动做疏导,稳定心态见成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毕业生就业的脚步,据学校“疫情条件下202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调研”显示,学校54.67%的毕业生对及时就业有一些担忧,加上因疫情不能及时开学等现实因素,难免会有部分毕业生有难以承受的压力。
面对这种形势,学校经精心论证,探索毕业生就业压力疏导有效措施,首次将心理咨询知识应用到就业指导中,面向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去向的毕业生开展四期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训练营。训练过程中,由具有丰富心理咨询团队辅导经验教师带队辅导,紧扣职业规划主题,从人生价值梳理、职业理想树立、个人能力分析、家庭资源整合等具体方面入手,精心设计了面向未签约毕业生的“心手相依,共创未来-求职学生心理调适”主题、4月面向女毕业生的主题为“我们的小时代—女大学生职业发展”、5月面向考研和出国毕业生的主题为“遇见更好的自己—考研学生自我提升”、6月面向已签约毕业生的主题为“职场‘菜鸟’成长季—职场新人社会适应”,累计招生500名。目前,第一期面向未签约毕业生的训练营已结束,该期设有12学时,历时3周,面向60名未签约的毕业生进行了24次团体辅导,训练时长达2800分钟。训练结果量表显示,参与学生在辅导结束后,其焦虑情绪显著降低,焦虑值由最初的平均8.5分降到3.5分,职业目标更加明确、自我认知更为清晰,自信值显著上升。团体心理辅导有效减缓了毕业生心理压力,稳定了毕业生就业心态。
闻“需”而动做指导,线上模式全升级
据学校“疫情条件下202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调研”显示,仅有61.1%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仅有65.82%的毕业生有较为明确的个人职业规划;而48.80%的毕业生无线上求职经历。因此,提高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对职业规划清晰的定位、对网络面试技巧的掌握是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目前面临的三个现实挑战。
学校审时度势,根据毕业生不能返校的现实情况,推出线上课程、职业测试、训练营、专题讲座等为主的一系列线上就业指导措施,基本满足了全体毕业生的不同就业需求。一是“起点考研”“森途学院”等两个就业数据库取消校外IP使用限制,全体毕业生可实现校外免费使用;二是采用《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系统》面向全体毕业生免费开展职业测评,促进毕业生对职业规划定位进一步清晰,为其求职应聘、签约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开展的第五期线上“职业素养训练营”面向363名未签约就业单位毕业生,尤其是女生、家庭困难学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展系列培训7讲,个体精细咨询37人,推荐招聘单位93家,继续跟踪就业指导35人;四是推出“巅峰访谈”“诺诚讲堂”系列线上讲座,聚焦省考及军队文职备考、远程面试、考研复试、海外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3月份已举办13期,累计参加学生达1600余人。从反馈的信息看,广大毕业生明显提高了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明确了职业选择的方向,提升了网络面试的技能。
审稿:孙官耀
编审:牟永念
编审:刘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