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 修枝固本铸就强国梦——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心得体会

作者: 吴彬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8年12月14日 15:27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如果把学生培养比作一架飞机,我认为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就是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专业课教给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其专业素养,思政教育则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培养的学生只学到了专业知识,三观不正,才华用不到正道,结果会让我们不寒而栗。新时代背景下,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方式是关键。

思政教育队伍要强化。思政教育工作人员数量要充足,且素质要高,教育者要从“自信到他信”。“自信”的第一个层面是相信共产主义,信任共产党,笃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自信”的第二个层面是共产党人自身的自信心,达到坚定的“四个自信”;“自信”的第三个层面是民族的自信,这个民族大团结的国家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在此基础上,使用适当的方法,找到合适的路径,通过阐释道理来以理服人,通过榜样的力量来以德服人,通过现实的业绩来以绩服人,继而实现“他信”的目标,也就是教育对象的信任、信服、信仰。

思政工作的目标要清晰。想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位老人总是在学习,有人问他最终得到了什么?他笑着回答:“我不多想得到了什么,我只是觉得通过不断学习,我失去了愤怒、纠结、狭隘、挑剔、指责、悲观和沮丧,改正了肤浅、短视和计较,放弃了无知、干扰和障碍,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言外之意,“三观”越来越正确。思政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知荣辱、辨美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他们更加自信、自量、自知、自省、自勉、自强,用自尊支撑着更自由的精神、更自主的工作和更自在的生活,因为教育的使命正是唤醒受教育者内心的自觉!

思政教育要“润物细无声”。思政教育切忌“广告式的狂轰滥炸”,而是力求达到“没有留意草原的生长,当发现时已经是广袤的草原”的效果。同时,思政教育者要增强忧患意识,因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三观”和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的博弈是多维度、全方位的,这种博弈存在于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军事、国际关系、下一代的教育等各方面。倘若教育者的忧患意识差、防范风险挑战的方法不到位、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草原上就可能长出“狼毒花”(狼毒花的周围不长任何植被、牛羊马等不吃),如果狼毒花大面积出现,即便得到了整个草原,作为牧场的功能就废掉了。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阐释了“一个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来振兴;一项开辟新时代篇章的伟业,召唤什么样的人来担当?”等高屋建瓴的问题,我们按照讲话精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为学生“修枝固本”,就是为了明天,为了我们的强国梦,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大树繁茂兴旺。

编审:牟永念

终审:刘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