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是我校唯一的商科院系,学院领导历来重视学院的文化建设。学院进一步贯彻实施“文化塑院工程”,旨在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文化品位,彰显学院特色,营造和谐氛围,以先进文化引领商学院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1、商学院文化建设工作指导思想
商学院文化塑院工作要凝聚和依靠全院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紧密围绕学校文化塑校工程,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文化品位为立足点,建设独具特色、内涵深刻的学院文化,营造学术气氛浓厚、工作学习环境优雅的良好文化氛围。
2、商学院文化建设工作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学校“五大工程”建设,为实现“大而强、富而美”的和谐学院而努力奋斗。
3、商学院文化建设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优秀的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为载体,努力建设具有时代性和商科特色的学院文化,为加快推进商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文化塑院的具体内容有:
(1) 精神文化建设:学院的精神文化是学院在教学、科研和其他活动中形
成的具有本学院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商学院结合本学院实际,努力构建以“大而强、富而美”为核心价值的商学院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是全院师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并形成人人关心学院发展、人人参与学院发展的良好氛围。强化内涵建设战略,大力倡导良好学风。
(2) 环境文化建设:环境文化是是人们主观意识的状况与水平,在认识自
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集中反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形成于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实践活动,又指导和影响人后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环境文化是学院文化最直观、最明显的表现因素,是学院文化实现持续发展和延续传承的物质载体。
商学院重视优化办公环境,浓郁文化氛围。加强学院网站建设和管理。加强网络设施和“校园数字化”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网上学习、办公条件;进一步强化校园网络舆情工作和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突出校园网的育人功能;鼓励师生员工建立特点鲜明、内涵丰富、健康向上的个人主页、博客、微博等。
(3)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促进文明、文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学院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是学院传统、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
充分发挥文科院系优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组织开展一系列教学、科研、文化活动。学院开展一系列活动并使之系列化、常态化,以增强凝聚力,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各类文化活动进行凝练提升,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品牌文化。
(4)学术文化建设:学术文化是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直接影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商学院要规范师生学术道德。要大力提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学问的风气,坚决反对思想浮躁、急功近利、抄袭剽窃等不良学术风气。继续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定期参加学术沙龙活动,促进不同学科的学术观点交叉融合和知识创新。组织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专家到学校讲学与交流。
(5)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和谐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学院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学术为先,强调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学校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能力。制定包括专业发展、学科发展、人才发展、文化建设及其他各项事业在内的发展规划。建立科学规范、以人为本、学术为先的管理规章体系,修订完善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编制《商学院制度汇编》。
三、文化塑院工作推进方案
推进方案:
(一)精神文化建设
1、商学院构建以“大而强、富而美”为核心价值的商学院文化体系。建设时间贯彻始终,持之以恒。由胡宁负责。
“大而强、富而美”是指:
“大”(事业):大规模、大视野、大影响力——作为学校办学规模较大的学院,商学院应以宽阔的视野,开放办学,走向社会和企业,走向国内外,扩大影响力。
“强”(实力):人才强、专业学科强、凝聚力强——作为学校办学实力较弱的学院,商学院应立足自我,增强凝聚力,以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为重点,强力提升发展实力。
“富”(精神):富有责任心、富有创造性、富有实践精神——作为学校起步较晚的学院,商学院应结合自身特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走创新实践的发展道路,在学校强化应用型名校建设过程中发展自己。
“美”(文化):和谐之美——作为学校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院,商学院将力争建设成为事业美、实力强、生活美、文化美的和谐商学院。
2、强化内涵建设战略,大力倡导良好学风。
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及学院的“课堂质量活动月”活动,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实行课程考核违纪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充分发挥学生评奖评优、各类先进典型在学生成长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学生课外学习管理,使图书馆、教室、宿舍等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场所。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全力推进学风建设。
(二)、环境文化建设。时间保持松紧结合,由胡宁、王静负责。
1、优化办公环境,浓郁文化氛围。
商学院重视学院各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的环境布置,努力营造整洁美观、充满活力又有鲜明特色的学院环境。在办公楼走廊里悬挂与学科有关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各学科发展介绍,并设专门场所陈列教学科研成果和集体、个人的荣誉。在办公场所拥挤的情况下,学院专门给各教研室开辟办公场所和教师休息交流的场所,并精心布置,为老师提供舒适、安静工作环境。
2、加强学院网站建设和管理。
加强网络设施和“校园数字化”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网上学习、办公条件;进一步强化校园网络舆情工作和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突出校园网的育人功能;鼓励师生员工建立特点鲜明、内涵丰富、健康向上的个人主页、博客、微博等。
(三)行为文化建设。兼顾学院发展规划,长期坚持,由胡宁、赵永芳负责。
1、组织开展一系列教学、科研、文化活动。
学院开展一系列活动并使之系列化、常态化,以增强凝聚力,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举办“身边的感动”演讲比赛;结合十八大的召开举办“永远跟党走”征文比赛;举办趣味运动会,让大家业余时间锻炼身体;组织参观学习活动,让教职工开阔眼界和思路;组织素质拓展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2、充分发挥文科院系优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充分发挥文科院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建设方案。继续完善巩固“书香四季”、“商海纵横”、优秀毕业生报告会、校园读书节、英语口语大赛、校园吉尼斯挑战赛、迎新晚会等已有品牌活动。根据从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特点,重点培育“书香四季”、“商海纵横”、“魅力商韵”三个学院重点品牌,服务于学院重点工作、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努力形成开放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体系。对各类文化活动进行凝练提升,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品牌文化。
(四)学术文化建设。兼顾学科发展规划,长期坚持,由胡宁、卢国华负责。
1、规范师生学术道德。
要大力提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学问的风气,坚决反对思想浮躁、急功近利、抄袭剽窃等不良学术风气。要研究和借鉴国内外著名学校和学术团体的学术管理经验,完善《商学院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制定《商学院学术规范》,以此规范师生的学术品行。要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新教师上岗培训的必修课程和研究生、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培养体系之中,进一步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学术道德意识。
2、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要想成为研究型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情感的交流沟通应更为密切,为促进教学相长,就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场地,并在校园环境布置和院系楼内烘托学术氛围,在图书馆、报告厅、教室、实验室等场所,橱窗、网络、学生刊物等媒介中充分反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内容。要利用每年的学术活动月,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创造学院精品学术论坛。要定期举办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研究生学术论坛要进一步扩大范围,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本科生应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学校、各院系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学术沙龙制度,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定期参加学术沙龙活动,促进不同学科的学术观点交叉融合和知识创新。
3、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组织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专家到学校讲学、交流,通过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积极引进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和专家,扩展教师与学生的学缘结构,汇集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提高整体学术水平;鼓励教师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和自身文化背景优势,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使者,促进学校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五)制度文化建设
1、制定包括专业发展、学科发展、人才发展、文化建设及其他各项事业在内的发展规划。
讨论制定各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并使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组织各党支部讨论本专业的学科发展规划,对专业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认识;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广大教工讨论学院教学管理与科研奖励办法。
2、建立科学规范、以人为本、学术为先的管理规章体系。
修订完善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编制《商学院制度汇编》,并根据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发展和更新,使学院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四、文化塑院检查评估机制
1、学院成立文化塑院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为学院主要领导参加,指导并领导这项工作。
2、学院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系统工程。加强学院文化建设要具有持续性,保持长期性,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学院文化建设检查评估制度,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形成不断“挖掘传统文化、营造现代文化、探索未来文化”的长效机制,持续发力于学院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