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可能是继“内卷”之后,又一个让全社会为之共鸣的“群体心理”。
当你想做某件事,你会不会犹豫不决、难以开始第一步?当朋友没及时回复你的微信消息,你会不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当你听到不好的评价,你会不会心里默默难受?当你做不好某件事,你会不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心情糟糕?生活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看过二舅视频,你的精神内耗治好了吗?

当代大学生有不同的快乐,也有不同的烦恼。
有人因为即将考试陷入精神内耗,明明啥也没干,心里却累得很,感觉自己压力巨大;有人过度在意他人看法,别人一句话想半天,总是纠结,浪费精力;有人一到深夜时脑子却在播放今天的回放;有人看到课程表上的一节节早课,就已经开始感到疲惫了......
我们,到底怎么了?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时候,“精神内耗”已经悄悄潜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衣戈猜想
是的,如果我们经常陷入“精神内耗”,就会觉得一天没做什么却很累。过于在意他人看法,别人一句话就在心里想半天;容易自我攻击,总是盯着自己的短处不放;习惯性拖延,一边拖延一边焦虑...生活里总有困难挑战,但你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调整心态,控制情绪,好好过每一天。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拒绝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
所以拒绝精神内耗的第一步,是让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即使不能让别人满意,但却可以让自己喜欢。人生终究还是自己的,别人都是过客。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这世事其实无常。我们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唯有守好当下,且行且珍惜,方能不留遗憾。所以,从今天起,不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弱者,没什么比行动更能消除人的遗憾了。我们是自己内耗的产生者,也是自己内耗的终结者。
现在,一种逐渐普及的心理疗愈方法——正念冥想,可以帮助人们接近潜意识的内在渴望,很好地与自我、与外界建立连接,抛开一切杂乱的声音,诚实面对自我的内心,去活出真实快乐、轻松自在的自己。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如果我们用消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它,就好像给一张照片加了灰色的滤镜。这会让我们看到的都是不好的一面,或是对一件事作出负面的预期,自然也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所以这一步,建议借助专业测评「消极思维测试」,帮助定位自身的消极思维方式。ta定位出来自己的“消极思维”程度是中等,常见的消极思维方式是极端思维(例如容易把小事想得很严重)和二分思维(例如觉得一件事情是非黑即白的)。那么识别了自身的消极思维,下一步就是学会转变思维方式。
转变思维方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简称CBT)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将旧有的认知转变为新的、更合理的认知。推荐「立即开心」的CBT训练和「转换积极视角」的冥想,感受和实践“快乐的思维方式”,让开心更简单。做完这一步,发现其实那些感到内耗的事情,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糟糕,并且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快乐的事。

建议大家多多外出散步,和朋友相约聚会、聊天、拍照;或者读几本好书,培养新的兴趣爱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拒绝无意义内耗!

初审:臧蓉蓉
审稿:牟永念
终审:范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