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源远讲坛”2025年第三场开讲。本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由齐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立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为题作专题报告。学院2024级全体研究生参加。报告由学院团委书记王晓华主持。

赵立峰首先介绍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和目的。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面临着费尔巴哈、鲍威尔以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指责与抹黑,为科学论证自身观点、引导工人运动并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他们在布鲁塞尔完成了这部著作。虽原稿部分未能及时出版,但其思想价值不可忽视。
赵立峰讲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巨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关键地位,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背景讲起,阐述了当时德国思想界的复杂状况,如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真正的社会主义”等虚假流派盛行,以及这些思想对工人运动的误导。同时,他分析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批判这些思想的过程中,确立了唯物史观。

在解读过程中,赵立峰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他详细阐述了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指出“现实的人”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这些人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与抽象的人有着本质区别。同时,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分工、所有制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两者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赵立峰还对书中批判的各种哲学观点和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分析。他指出,青年黑格尔派从自我意识等概念出发解释历史,是思辨唯心主义的体现,只停留在思想革命层面,对现实改变有限;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从生产实践出发,强调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世界观的革命性变革。
此外,赵立峰阐述了共产主义与人的解放的关系。他提到,共产主义是对私有制、分工和异化的扬弃,是真正的共同体,其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的实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讲座过程中,赵立峰教授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引导同学们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他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系统而非零碎、实际而非空洞,鼓励同学们多读经典原著,培养批判性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此次“源远讲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2024级研究生提供了深入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宝贵机会,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启发大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未来,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依托“源远讲坛”,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向纵深发展,助力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审核:巩克菊
终审:赵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