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六大六善用”育人新模式,并围绕相关内容进行系列理论探索。由张鹏、巩克菊、徐子珺撰写的《“六大六善用”:打造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于11月18日发表在《济南日报》理论版、王慧撰写的《善用大思政课立德树人》,于11月23日发表在《大众日报》理论版。
在《“六大六善用”:打造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文章中,结合山东建筑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实现的六大转变:从“重智育轻德育”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从“思政课教师讲思政课”向“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育主体转变、从“立足各自专业领域”向“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的教育视野转变、从“一味强调课堂讲授”向“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教学方法转变、从“专注理论知识”向“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转变,阐明了“六大六善用”大思政课育人模式的基本特点和教学亮点,并在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引领和示范效果。
在《善用大思政课立德树人》文章中指出要将思政课与现实结合、与实践结合,调动多种育人主体、多样育人元素,形成育人合力,涵养学生大情怀,展现时代新人大担当。通过用活党史资源,彰显大思政课内容厚度;用好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大思政课的引领高度;用通思政课一体化,凸显大思政课的教育广度;用活社会大课堂,展现大思政课的实践温度;创新教育载体,增强大思政课的影响力度,不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这一重要讲话意涵丰富、直抵人心,为思政课进一步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在“大”和“善用”大思政课上进行系统谋划,系统性地解决“在什么时代背景下,以什么价值取向,由谁,用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方法,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更好地满足青年学生对成长发展的期待,打造立德树人的坚强阵地。
1.《“六大六善用”:打造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网络连接:
http://jnrb.e23.cn/shtml/jinrb/20211118/1935261.shtml
2.《善用大思政课立德树人》网络链接: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11123/Articel10004MT.htm
编审:张 鹏
终审:赵海涛